首頁>農業>資訊
一張“基建網”,描繪美麗鄉村畫卷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
隨著城鄉經濟的發展和農村地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對農村基礎設施的需求不斷增長,這也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5年的時間,一張包括路網、水網、電網、通訊網、能源網在內的“基建網”由城市延伸至鄉村,形成了一條條構筑美麗宜居鄉村的“毛細血管”,農民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油然而生。
農村基礎設施公益性強且惠及民生,是提升農村生產力、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全面改善農村面貌、建設現代化農村的重要物質基礎。山西省陽高縣鎮邊堡村村民張鳳連不會想到,“長城一號”旅游公路的建設改變了她的生活。十年前的鎮邊堡村進村只有一條坑坑洼洼的土路,水、電時斷時續,多數村民都住在低矮的老房子里,這樣貧困的日子伴隨著張鳳連40余年。2017年,沿山西明代長城遺址建設的“長城一號”旅游公路通到了村口,通硬化路、通客車成了現實。水、電設施同步入村,張鳳連一家三口由老房子搬進了60平方米的新居。今天的張鳳連在村里的明清一條街賣自家種的玉米、土豆,月收入能達到3000多元,張鳳連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要想富,先修路。數億“張鳳連”告別了“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困境。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農村公路總里程達420萬公里,實現了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貧困地區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的比例也達到了99.1%,農民“出門硬化路,抬腳上客車”正在逐步成為現實。
今年6月,隨著新疆伽師縣和四川省涼山州7個縣水利工程的收工,按照現行標準的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得到了全面解決。據水利部統計,2016年至2020年8月,全國共完成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投資2000億元,鞏固提升了2.59億農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其中解決了1710萬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得到全面解決,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截至2019年底,已建成農村供水工程1064萬處,其中集中供水工程68萬處,分散供水工程996萬處,形成較為完整的工程體系。農村自來水普及率由2015年的76%提升至2019年的82%。目前,全國八成以上的農村人口用上了自來水,水質明顯改善,億萬農民群眾真正得到了實惠。
在天津,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實施新一輪農網升級改造,持續優化農村電網布局,至2019年底實現了天津市城鄉電網一體化。根據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統計,2019年天津市新增輸電線路395.5公里,農村戶均用電容量由2017年的2.4千伏安提升到2019年的4.58千伏安,農村地區的平均停電次數由2018年的2.753次降至2020年的1.44次。
農村電網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自1998年以來,我國先后通過農網建設與改造工程、縣城電網改造工程、中西部地區農網改善工程、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工程、農網改造升級工程等和“十三五”實施的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解決了4000萬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實現了動力電全國農村地區基本全覆蓋。國家電網數據表明,“十三五”以來,我國共投入8000億元,增強農村電網保障能力,基本消除了低電壓現象,供電可靠率、綜合電壓合格率分別達到99.82%、99.8%。此外,國家電網還完成6.6萬個小城鎮、中心村電網改造升級和7.8萬個自然村通動力電工程,受益農村人口1.6億人。國家電網實施鄉村電能替代項目4.5萬個,用電量334億千瓦時,減少散燒煤187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330萬噸,建成全電景區(街區)384個。
衣食住行,住排在第三位。由舊改新,由舊搬新,農村地區的危房改造、扶貧搬遷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環節。“十三五”以來,中央投入大量資金用于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根據統計,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已經取得決定性進展,實際入住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60多萬人,搬遷入住率達到100%。同時,在有勞動力的貧困搬遷家庭中,已經有超過90%的家庭實現至少一人就業。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國各地紛紛推進“停課不停學”,數千萬的學子每天以“在線”的方式完成學習,網絡和信號成為保障學生無憂學習的關鍵因素。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很多城市已經邁入了固定和移動網絡“雙千兆”的時代,中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光纖寬帶網絡和4G網絡,光纖用戶占寬帶用戶比例超過了93%,4G用戶也達到了80%,行政村的光纖網絡和4G的覆蓋率均超過了98%,5G正加快覆蓋主要城市,并向有條件的重點縣鎮逐步延伸。
道路、飲水、電力、新能源、住房、通訊……聚焦“十三五”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農民生活品質明顯提高,農村發展活力顯著增強,一幅美麗宜居的鄉村美景就在眼前。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農村 工程 鄉村 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