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藝評 人物 展訊 畫界雜志

首頁>書畫>資訊

《十面靈璧圖卷》背后的明代賞石風潮

2020年10月15日 15:28  |  作者:付裕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410年前的一幅曠世杰作,長達28米的繪畫手卷,展示的只是一塊奇石的風采。十個角度,十種樣貌,諸多歌詠題跋,只是為了說明這張繪有奇石的圖畫多么重要。這就是明代畫家吳彬所繪《十面靈璧圖卷》背后的故事。

日前,保利藝術博物館特別舉行“吳彬《十面靈璧圖卷》特展學術研討會”,在這場由保利藝術研究院、在藝、棲云文化和佳作書局協辦的學術研討會上,20余位教授、學者、藝術家、作家及賞石家,圍繞著這幅傳世之作,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討論會。

左正面

《十面靈璧圖卷》(局部)

石以畫傳

《十面靈璧圖卷》是明末宮廷畫家吳彬為當時著名的“石隱庵居士”米萬鐘所創作的重要作品之一。吳彬是晚明人物“變形主義畫風”和“復興北宋經典山水畫風”的主要倡導者和領導者之一,享有“畫仙”之譽。

據在藝云杪文化創始人謝曉冬介紹,傳說吳彬所畫奇石是偶然于南京六合得到的一塊靈璧石,曾被米萬鐘視為至寶,并在當時就請畫家吳彬為之繪圖。

據成書于南宋紹興三年的中國第一部論石專著《云林石譜》記載,靈璧石被列為賞石品種的第一名,并有欣賞面數越多越顯珍貴一說。至明代,著名學者文震亨在《長物志》中,將靈璧石評為奇石之冠。而萬歷年間編纂的石譜類集大成之作《素園石譜》也曾將靈璧石排在第二卷第一位。

在《十面靈璧圖卷》卷首第一幅,就是吳彬所繪非非石的正面。此石共有九峰,《春明夢余錄》說“非非石,數峰高聳,儼然小九子也”。

兩座中峰最高,居中聳立;左邊五峰,右邊兩峰,形成拱衛之勢。前中峰高一尺七寸,山間突起十余座小峰,形態最豐富;中部最高最大者為主干,側向又分出三枝:左前方較低處的一座山巒,后面對著后中峰矗立一根天柱,左側還有一枝傾斜的小峰。后中峰高一尺九寸,巋然立于其后,宛然眾峰之主。左前方的一座小峰,高僅六寸八分,頂端分為三岔。諸峰中最神奇的是左邊那座峭峰,高一尺六寸,頂部尖銳如錐,姿態欹斜若醉,細瘦宛轉的腰部,不堪盈盈一握,米萬鐘將其比喻為“如西子出浴,弱不勝衣;又如飛燕舞掌,狂不自定”。其左山峰分為前后兩股,前峰高一尺三寸五分,后峰高一尺一寸五分,微微斜向左側,但頂部則拱中而立,呼應著主峰。最左邊以一座更低的山峰收束。右側僅有兩峰,一小一大,最右側的大峰上部有一處孔洞,露出后面的山尖,令米氏嘖嘖稱奇。非非石以瘦、皺為主,有此一孔,又可添一“透”字。

此外,作為靈璧石中的上品,這尊非非石在音效方面也有其獨到之處,大小九個峰頭,“各具一響,扣則八音迭奏”,與奇異的姿態結合,使觀者得以盡享耳目之歡。

“吳彬出生于福建莆田,從小生長在山區,所以,他對山和石頭有著非常不同于一般畫家的感情認識,同時,福建地區的畫風與其他地區的畫風歷來有區別。”著名書畫家、鑒賞家蕭平說:“因此,在吳彬的畫風中,一直都保留著閩風。雖然關于他的記載并不是很多,但是我們可以大概推測,他大約在20歲前后離開家鄉,當時在福建莆田已經小有名氣,此時的吳彬就開始研究以小斧劈皴繪石面質感的表達方式。大概在20歲前后,吳彬去往南京,住的地方就是他自己命名的居所,叫做‘石隱庵’。可以看出,吳彬是一位禮佛的居士。”

“米萬鐘是米芾后人,與董其昌、邢侗、倪元璐并稱晚明四家。”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朱萬章介紹說:“米芾曾有非常著名的米芾拜石典故,而米萬鐘也是別好,成為‘友石、文石居士’。據不完全統計,現在至少傳下來有十來件作品,目前涉及到的有中國文物商店的《石軸》,這件作品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靈石圖》由南京博物院、《奇石圖》由浙江杭州考古研究所收藏,還有一件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所藏的《石軸》。”

在米萬鐘的藏石中,靈璧石確實是很重要的一種。陳衎《米氏奇石記》首先描寫的就是兩塊靈璧石:“一高四寸有奇,延袤坡陁,勢如大山,四面皆蹸踆磥砢,如繪畫家皴法,巖腹近山腳特起一小方臺,凝厚而削,臺面刻伯原二字,小篆佳絕。其一塊然,非方非圓,渾樸天成,周遭望之,皆如屏障。有脈兩道,作殷紅色,一脈闊如小指,一脈細如縷絲,自頂上凹處垂下,如湫瀑之射朝日也。石高可八寸許,圍將徑尺。其聲視前石尤鏗亮,色皆純黑,凝潤如膏,俱磬山產也。”

這兩塊石頭都不大,高僅四寸多和八寸多,但很受重視。清人孫承澤《天府廣記》引王鐸《前門行》詩序稱自己位于北京外城的閑者軒中有一塊米萬鐘舊藏的靈璧石,“高五尺余,米元章物,后有手題泗濱浮玉。陳眉公集載在南中吳伯與家,米太仆友石取至京師”。這塊五尺多高的石頭上有米芾的題字,當年米萬鐘必然視如至寶。

而在米氏收藏的靈璧石中,非非石雖然高僅一尺八寸,從尺度看只算中等,卻有其不可動搖的地位。此石的特異之處在于面面皆奇。古人常以靈璧石不能全美為憾,但非非石卻不止四面,而是十面皆有可觀。吳彬的畫題名為《十面靈璧圖》,全方位地表現此石,正是為了突出非非石的非凡之處——這是一塊萬中無一的全美靈璧石。

這件米萬鐘所藏的罕見奇石,據傳曾被吳彬玩賞月余,后除中國傳統繪畫筆墨外,又參以幾何原理、音律節奏、五行之說,選取十個角度分繪十圖,各圖皆以真實尺寸描繪奇石的不同面,是為《十面靈璧圖卷》。在每圖之前,米萬鐘曾題詞解讀,并邀請友人邢侗、黃汝亨題引首,李維楨、董其昌、葉向高、陳繼儒、鄒迪光、張師繹、高出、黃汝亨題跋。

“這幅畫前面有兩個引首,我對這八個字印象很深。”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邵彥表示:“第一個引首是邢侗寫的‘壧壑奇姿’,還有一個引首,是黃汝亨寫的“五岳片云”。這兩個引首對于理解《十面靈璧圖卷》同樣的重要,表達了不同方面的含義。”

“壧壑奇姿”是什么意思?邵彥說:“意思是,假山代真山,賞石代巨壑。這個石頭放在庭院里,擺在案頭,甚至放在掌中把玩,是玩石頭嗎?不是。觀賞石頭的功能已經代表了跋山涉水身臨其境到真山水當中去呼吸日月精華,去求取正道。而‘五岳片云’則是與道教山水表現直接相關,是傳統文化的顯示和深化。”

石畫生輝

明代萬歷朝以后,賞石文化活動迎來又一大高峰。“晚明賞石雖然大致延續繼承了宋人的審美,但無論是深度和廣度都有所拓展,特別是私家園林立峰置石廣為運用,賞石木座開始普及推廣,圖繪主題大量出現賞石的身影,其大眾的接受度和普及度大為提高,賞石文化的氛圍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著名賞石家俞瑩表示:“也就是說,這幅吳彬所作米萬鐘藏石之畫卷《十面靈璧圖卷》,堪稱晚明賞石文化巔峰之寫照。”

明代園林中,曾大量運用賞石造景。在明代蘇州曾有一個著名的園林叫做“五峰園”,就是以五方太湖石峰命名的。“以石頭命名園子,說明園主人對石頭非常看重。”俞瑩說。在明代工藝美術中經常出現石頭的身影,尤其是成化、弘治時期,在瓷器圖繪上,曾經大量出現的“歲寒三友”圖案里面幾乎都會有一方很獨立的太湖石。

除了太湖石,在晚明,靈璧石的開發也值得一提。王守謙所著《靈璧石考》和乾隆年間出版的《靈璧縣志》都有記載,明代初期,靈璧石曾一度湮沒無聞,一直到萬歷三十七年,靈璧石出現了開發的場景,并出現了以圖繪石的情況,由此可見,中國傳統賞石文化和中國繪畫藝術之間的一種互動的關系。

明代畫家張鼐曾回憶過當年眾人一起在米家賞石的情景。這套靈石圖開始只有八面,楊嗣昌提議應當畫十面,龍膺則為之題名曰:非非石。正像古時文人雅集常有的那樣,此名一出,便贏得滿座嗟嘆,認為貼切之至。米萬鐘從非非石里看到了錐戟鉤劍、古雪凍泉、出浴的西施、起舞的飛燕……這些是靈石之形;董其昌從中看到了水之蜿蜒、金之鋒銳、木之郁秀、土之起伏,則可謂靈石之神。但實際上此石非鉤非劍、非雪非泉、非水非金、非木非土;就像麒麟和龍一樣,雖然似牛似鹿、似蛇似虎,卻又非牛非鹿、非蛇非虎;而恰恰是這種似是而非,使這兩種動物成為人們心中的靈獸。也是出于同樣的原因,包羅眾相而不拘一形的非非石獲得了極高的贊譽,成為米氏藏石中的鎮館之寶。

明末,京城有兩個著名的園林。其一是‘李園’,比較壯麗奢華;另一個就是‘勺園’。翁萬戈先生曾捐獻給北京大學的《勺園祓禊圖》,就是吳彬描繪勺園景色的重要作品。北京畫院研究員呂曉表示:“米萬鐘所建造的勺園,比較強調文人野趣,經典雅致,經常舉辦文人雅集,所以,葉向高曾經評價說:‘李園壯麗,米園曲折,米園不俗,李園不酸’。據說,吳彬經常棲居在勺園里,對勺園非常熟悉。后來王崇簡、翁同龢的跋中,也說到吳彬曾館于米友石家最久,畫的勺園圖非常完備。”

“北京大學還藏有另外一卷題款為米萬鐘所作《勺園修禊圖》,創作時間為1617年,雖比吳彬的創作晚一些,但基本一致。而廣州藝博院也藏有一件米萬鐘款《勺園紀圖》。”呂曉說:“三個版本放在一起比較基本是一致的,表現手法上略有不同。吳彬雖然很有文學修養,但是主要還是一位職業畫家,他的繪畫技藝很高超,我想,他應該是第一位手繪者。”

因此,在這幅吳彬所繪的《十面靈璧圖卷》中,畫家以二維平面方式表現三維立體石山。著名藝術家徐累認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十面靈璧圖卷》其實是一件“現代作品”。這幅作品不是平面推進,而是像攝像機一幀一幀拍,石隨人轉,上下左右前后游走。

也就是說,除中國傳統繪畫筆墨外,《十面靈璧圖卷》又參以幾何原理、音律節奏、五行之說,可謂奇作。這種繪畫技術,因此,成為明代繪畫中“前衛創新”的代表,備受推崇。

編輯:楊嵐

關鍵詞:吳彬 靈璧 十面靈璧圖卷 米萬 萬鐘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AV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 午夜福利视频入口 |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メイド | 亚洲精品欧美在线综合国 | 亚洲宅男免费永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