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圖說新聞 圖說新聞
十三五紀事 歷史性發展——消除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
圖片說明:四川省布拖縣阿布洛哈村是全國最后一個不通公路的建制村,村民只能通過一條坡度近70度的羊腸小道從外界獲取生活物資。為了讓曾經的天塹變通途,2019年6月,阿布洛哈通村公路工程正式動工,全球現役運力最大的米-26重型直升機6次進出山谷,將8臺大型工程機械設備送進村落。圖為在布拖縣城,工作人員合力將一臺空氣壓縮機移動到米-26重型直升機機艙內。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四川涼山,金沙江大峽谷深處,坐落著全國最后一個不通公路的建制村——阿布洛哈村。村子三面環山、一面臨崖,自從建村以來,村民就只能通過一條坡度近70度的羊腸小道從外界獲取生活物資。修路,是幾代人的夙愿,卻一直因地勢險峻、施工難度大、工程造價高而難以實現。
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擺脫千百年來絕對貧困的決心,讓曾經的天塹變為通途。2019年6月,阿布洛哈通村公路工程正式動工,全球現役運力最大的米-26重型直升機6次進出山谷,將8臺大型工程機械設備送進村落。這段3.8公里的道路,每公里造價超過1000萬元。
今年6月30日,阿布洛哈村開通“金通工程”客運班車,標志著全國所有行政村都通了公路。眼下,阿布洛哈村積極探索發展臍橙、芒果、魔芋等特色種植業,昔日與世隔絕的偏僻山村,正朝著脫貧增收的目標加速邁進。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在2015年底舉行的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代表中國共產黨,向歷史、向人民立下莊嚴承諾:“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一諾千金。彼時,中國還有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的人口總規模。5年內解決如此龐大的貧困問題,怎么干?黨中央部署作戰圖,明確“五個一批”脫貧方式;中西部22個省區市黨政主要負責人簽署脫貧攻堅責任書,向中央立下軍令狀;25.5萬個駐村工作隊、290多萬名駐村幫扶干部進村入戶,拔窮根、種富苗,全黨全國人民齊心協力、頑強奮斗,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
地處大別山腹地的安徽金寨,曾先后誕生過11支成建制主力紅軍隊伍,被譽為“紅軍搖籃”,卻因發展滯后而深陷貧困,成為國家級首批重點貧困縣。
在上世紀50年代修建的土坯房里蝸居了大半輩子的大灣村貧困戶陳澤申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能住上明亮寬敞的二層小樓。2016年以來,在駐村第一書記余靜的帶領下,村里規劃建設大灣、方灣、基灣、中心村莊4處集中安置點,60多戶貧困戶的住房安全問題得到解決。
駐村5年,余靜的臉龐曬黑了,老區群眾的生活變美了。每戶貧困戶特點不同,她翻山越嶺上門走訪,量身定制幫扶措施;增收渠道單一,她想方設法引進投資,帶動村民種植茶葉、發展民宿。截至2019年底,全村僅剩4戶8人尚未脫貧。
“大灣村一戶不脫貧,我堅決不撤崗。”促使余靜扛起這份責任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對貧困群眾的拳拳真情。時至今日,她依然清晰地記得幾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大灣村考察時語重心長的叮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
“40多年來,我先后在中國縣、市、省、中央工作,扶貧始終是我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我花的精力最多。”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走遍了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風雨兼程、一往無前。
2016年至2019年,全國農村累計減貧5024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年末的5.7%降至0.6%,創造了中國減貧史上最好成績。截至“十三五”末,貧困地區群眾出行難、用電難、上學難、看病難、通信難等長期沒有解決的老大難問題普遍解決,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了保障,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明顯加快。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譜寫了人類反貧困歷史新篇章。
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發展歷史上將首次整體消除貧困現象。中國共產黨正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向最后的深貧堡壘發起決戰決勝的總攻。(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左翰嫡)
關鍵詞:消除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