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鄉村振興 美麗鄉村 農業科技 精準扶貧 三農人物 品牌興農

首頁>農業>資訊

青海:穩糧優經擴飼 推動高原特色農牧業發展

2020年10月10日 15:17  |  作者:劉一明  |  來源:農民日報
分享到: 

近年來,青海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工作“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按照省委“一優兩高”戰略部署,以“種養結合、農牧互補、循環發展”為發展思路,積極爭取農業農村部中央資金傾斜支持,借力“糧改飼”“高產優質苜蓿示范”等飼草種植項目,在穩糧優經擴飼的情況下,調整作物種植結構,增加飼草種植面積,增加飼草總量。2015-2020年,全省累計爭取中央糧改飼項目補助資金達3.11億元,試點縣由原來的湟源、互助、門源3縣擴大至全省兩市六州35個示范主體。青貯飼草種植面積達116.45萬畝,收儲青貯飼草料349.35萬噸,有力地推進草牧業發展,維持了高原特有的生態平衡。

  

豐富燕麥等優質飼草種植 推動養殖新模式


據介紹,青海省借力“糧改飼”等飼草種植項目,大量建設了規模化人工飼草基地,種植品種由原來單一的燕麥增加以飼用為主的青貯飼用玉米、紫花苜蓿、黑麥等牧草品種。通過發展草牧業打造高原牦牛等特色產業化集群,不僅在“三區三洲”區域助力脫貧攻堅,更使得糧經飼比例得到協調,既保障糧食安全,又推動了結構調整。其中,海東市平安區結合本區地理環境優勢,正在打造富硒飼草生產基地;民和縣集中連片種植飼用玉米1.9萬畝,成為全省集中連片種植面積最大的青飼玉米生產基地;湟源縣通過飼草料龍頭企業帶動公司與專業合作社簽訂飼草種植協議建立黑麥、燕麥等一年生飼草基地13.31萬畝,占全縣耕地總面積的43.53%,2019年更是通過黑麥和蠶豆、豌豆混播方式,將青貯飼草蛋白質含量提高到14%以上,使青貯飼草銷往北京、上海等地的奶牛養殖集團,銷售價格達到每噸560元,遠高于其他地區銷售價格,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湟源發展模式”。

青海省構建了“農牧業種養結合循環”發展模式,形成了“種植企業+合作社+農戶”的飼草產業發展形式,探索出“土地流轉+訂單種植+貧困戶”的飼草產業扶貧模式。如青海省樂都區青海省天露乳業有限責任公司、青海萬佳禾草業有限公司等養殖和收貯加工龍頭企業,在糧改飼工作中飼草青貯量達到了46659噸,占全區飼草總青貯量的75.73%,平均每戶青貯飼草1.16萬噸以上。這些養殖和收貯加工龍頭企業充分利用各自的資源優勢,形成種養結合、以養促種、訂單收儲和社會市場收購等多種糧改飼發展模式,已成為樂都區青貯養殖一體和加工銷售一體的代表,對本地發展糧改飼項目青貯飼草料儲備帶動效果明顯。湟源縣、澤庫縣形成了以“規模化種植、科學化加工、發展綠色養殖、畜產品精深加工、糞污有機肥加工、飼草有機種植、互聯網+市場化銷售”為一體的循環發展模式。 


聯農帶貧助力精準扶貧 降低自然災害損失


青海在省內部分縣開展了“產業園+精準扶貧”的聯農帶貧機制。采取“土地流轉+訂單種植+貧困戶”的飼草業扶貧模式,以“訂單保護價”的形式直接收購貧困戶種植的飼草,促進貧困戶增收脫貧。如青海省門源縣門源麻蓮草業公司采取“土地流轉+訂單種植+貧困戶”的飼草產業扶貧模式,針對麻蓮鄉170戶貧困戶(貧困人口648人),以“訂單保護價”的形式直接收購青飼草,人均增收1094元,戶均增收4171元。湟源縣整合各類項目資金,初步構建起相對完整的飼草產業扶貧試驗示范園體系,形成飼草產業“點、線、面”梯度發展的格局,“核心區—示范區—輻射區”有效銜接,促進貧困戶增收脫貧。

近年來通過“糧改飼”政策的引導,各縣因地制宜發展“企業+農戶”的模式,結合政府宣傳指導,青南地區牧戶種草儲草補飼意識不斷加強。如貴德縣、貴南縣、門源縣充分利用農牧交錯區的比較優勢,整合耕地和草地資源,結合“糧改飼”項目,引進入駐飼草企業,大力建設標準化飼草生產基地,配置牧草機械開展種、收、貯工作,帶動種草大戶進行規模化種植,建立飼草料加工生產線、飼草儲備棚和防災減災裝備庫為一體的飼草料產業園區,形成企業帶基地,基地連牧戶的“園區+企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玉樹、果洛地區通過引導牧民利用圈窩子開展飼草種植工作,積極推行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保護和恢復天然草原植被,使得生態生產生活更加和諧。稱多縣清水鎮是玉樹州地區年年受災地區,每年雪災導致牛羊死傷損失慘重,需要政府補貼。2019年稱多縣爭取“糧改飼”項目,通過土地流轉、訂單收購等方式青貯燕麥飼草1.5萬噸,在提高防災抗災能力的同時為半舍飼養殖提供優質飼草,緩解了草場壓力。  


促進主糧及其他特色產品安全供給


青海省立足區域發展條件和現實情況,合理規劃土地,“糧經飼”三元結構調整,構建起了種養結合、糧草兼顧的新型農牧業結構,有力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業發展、農村秀美。青海省自2015年實施糧改飼以來飼草面積逐年擴大,從原來的15萬畝擴至2019年的60.69萬畝,飼草產量由原來的45萬噸增加至121.35萬噸,2015年青海省糧食種植面積415.6萬畝,糧食總產量104.81萬噸,2018年糧食種植面積為103.06萬畝,糧食總產量103.06萬噸,飼草種植面積、產量增加的同時非但沒有影響糧食作物生產,更保障了牲畜優質飼草的供給,更加促進了青海省牦牛、藏羊產業提質增效。互助縣充分利用撂荒地等閑置耕地近1萬畝種植飼草,有效利用棄耕地、荒地大面積種植飼草,不僅使土地得到有效利用,同時直接用于農民增產增收,保證了農戶的土地收益。門源縣麻蓮鄉村民將零散的耕地集中托管給當地飼草種植企業,由企業代為耕種管理,負責種植、施肥、收割、銷售等田間管理工作,由企業以每噸360元的價格收購飼草。托管后的集約化管理方式降低了農藥、肥料、田間用水等農資投入成本,提高了耕種管理效率,使土地產出效益合理化配置,入托農戶增產又增收。

“糧改飼”不僅不影響青海省主糧安全,更加促進了草牧業生產及其他高原特色產品安全供給。“十四五”期間,青海省將立足區域發展條件和現實情況分析,結合高原草地資源稟賦,按照“以種為養、以養帶種”思路,采取扶持養殖戶種草,種養植大戶相結合,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社的方式,構建高原地區種養結合、糧草兼顧,循環發展的新型農牧業經營模式。采取牧減農補、西繁東育、訂單銷售等措施,加大飼草種植和飼草料調運支持,最大化解決飼草生產和養畜需求平衡,減輕天然草原放牧壓力,保護和恢復草地生態環境條件,實現生態良性循環。

據介紹,青海具有絕佳的農牧結合、草畜結合的天然條件和種養循環的良好傳統,特別是高原特色生態畜牧業作為青海優勢產業和民生產業在綠色有機示范省建設中的分量重、引導作用大,種好草養好牛這些年已成為青海省特色畜牧業發展的基本共識,只有草料豐足、科學飼喂才能牛羊肥壯、生態平衡。青海省將按照生態循環的發展理念設計、引導農牧業繼續健康發展,圍繞“綠色發展生態農牧”的總體設計,推進畜牧養殖特別是牦牛、藏羊兩大產業繼續深入,下一步將持續推進高原特色現代生態農牧業發展之路,落實農牧人“一優兩高”戰略,推行“五四”重要戰略,力爭在“十四五”期間走出一條產出高效、綠色優質、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青海特色現代生態農牧業發展道路,讓青海的山更綠、水更清、人更富。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飼草 發展 種植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 | 亚洲人成电影福利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国产动漫综合 | 在线精品自拍亚洲第一区 | 亚洲全国免费性爱网站 |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