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資訊
古塤非遺傳承人培養計劃在廈門啟動
中新網廈門10月7日電 (記者 楊伏山)古塤,是中國最古老的吹奏樂器之一,被譽為“音樂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一度瀕臨失傳的這一中國古樂器,在今年國慶、中秋“雙節”期間傳出好消息:6日,古塤非遺傳承人培養計劃在廈門啟動,一批古塤熱愛者前來遞交拜師帖。
為推進古塤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與發展,該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之一的廈門大學音樂系教師趙亮團隊精心策劃并推出此次“古塤非遺傳承人培養計劃”,將在海內外選拔真正熱愛古塤藝術的學員,借鑒傳統師承方法,予以重點培養,為古塤非遺項目傳承事業儲備優秀人才。
1983年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的趙良山先生,在經過艱辛探索之后,以一曲《哀郢》將絕響已久的塤搬上北京舞臺,引起業界轟動。趙良山此后南下赴廈門大學音樂系任教,持續不斷地對塤進行深入研究,對塤的復鳴和進一步推廣應用做出重要貢獻,被譽為“中國古塤第一人”。
趙良山之子趙亮,子承父業,不僅會演奏,還會制塤,后以優異成績考上廈門大學音樂系。1996年,趙亮出版古塤專輯《請到我的花園來》,在其編曲、演繹下,古塤不僅能還原遠古的千年之音,還能與西方古典音樂相融合,甚至可以演奏出具有現代感的新民樂。
2009年,古塤申報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獲得成功,趙氏父子成為該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成立專門的推廣傳習中心。
為了更好地推廣普及古塤藝術,趙亮將陶笛定為傳承塤文化的先導樂器。他在廈門大學首創陶笛全校選修課,成立全國第一個陶笛社團——陶韻社。
2016年,廈門大學首開陶塤(陶笛)專業,趙亮也成為中國首位高校陶塤(陶笛)專業老師。
2017年,古塤成功列為“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近年來,受益趙氏父子持之以恒的努力探索、創新與推廣,陶塤文化已越來越受到專業的認可和重視,以及社會的廣泛認知和喜愛。古塤這一富有特色的中國古樂器,正在煥發新的生命魅力。(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古塤 廈門 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