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要聞

聚焦人臉識別門禁:有信息泄露隱憂?有法律依據嗎?

2020年10月01日 10:33  |  作者:劉兵  |  來源:工人日報
分享到: 

有住宅小區未征求居民意見加裝人臉識別門禁,遭到一些居民反對。有學者認為,人臉識別技術給社會帶來的巨大風險,甚至大于它帶來的便利

物業有權強制采集居民人臉信息嗎?

閱讀提示

當前,人臉識別被一些小區作為門禁。其強制推行的方式,觸碰了被采集者的敏感神經,加劇了人們對信息泄露的擔憂。專家表示,應有專門的法律對可以采集個人信息的主體、法律義務等作出明確規定。

近日,居住在北京市昌平區某小區的趙明(化名)出差一趟回來后,發現原先無門禁的小區加裝了人臉識別門禁。

“突然變成要刷臉才能進小區,也沒有提前告知,我只能去補辦。”9月27日,趙明對《工人日報》記者說,“辦理這個需要錄入個人信息,我是非常不情愿的。”

當前,人臉識別被越來越多的作為門禁,其強制推行的方式觸碰了信息被采集者的敏感神經,而信息的不透明、不對稱更加劇了人們的擔憂。質疑聲隨之而來:小區門禁采用人臉識別是否有相應的法律依據?物業有權強制采集居民個人信息嗎?收集到的個人生物信息是否得到了妥善保護?

“突然變成刷臉才能進小區”

和趙明同住一個小區的租戶吳靜(化名)告訴記者,對于刷臉才能進小區,小區管理人員只是在門口貼了一紙通知,并沒有提前征求大家意見,也沒有挨家挨戶告知。

《工人日報》記者在這份社區居委會9月16日發出的通知中看到,上面要求居民帶好手機、身份證、購房戶帶房產證、租戶帶租房合同,4天內在指定地點注冊登記。通知中還附上了智能門禁注冊流程。

“疫情期間,為了嚴控外來人員出入,保安日夜值守,居委會、物業的工作量都很大,所以才想到啟用刷臉出入。”該小區一名物業管理人員對《工人日報》記者說,“早就應該這樣了,你去別的小區看看,咱們這里算是裝得很晚的了。”

記者走訪該小區發現,一些居民認為智能門禁方便,能保證小區安全,也有不少居民對個人信息采集表示擔憂。

“一旦個人的生物信息被錄進系統,就有被泄露的風險。”趙明說。

“我一直壓到規定期限的最后一天才去物業辦理。”吳靜說,“現場很多人都有怨言,害怕隱私被泄露,但沒辦法,不辦理就無法進門。”目前,該小區的智慧門禁系統已經啟用。

居民“交”出人臉信息安全嗎?對此,該小區物業管理人員對《工人日報》記者表示,“這是街道辦推動安裝的,不是針對個別小區,非常安全。”不過,對于收集到的信息怎么保管、怎么保證合理使用,物業公司方面并沒有給出明確回應。

還有居民認為,物業解釋的“防盜”并不起作用。“如果真的有盜竊企圖,只要有人開門,盜賊就可能尾隨進入,或者翻墻進入,這種系統就是擺設。”小區一位女士表示。

記者了解到,已有媒體報道一些小區人臉識別門禁并不智能,刷臉不成功的狀態也隨時存在。《廈門晚報》就曾報道過一位女士三年只成功刷臉進樓三次的新聞。

“人臉信息泄露了可以換臉嗎”

居民對人臉識別門禁產生質疑的核心問題是:小區物業有權強制采集居民個人信息嗎?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的熊超律師對記者表示,目前我國對個人信息采集的主體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存在極大的個人信息泄露風險和隱私安全問題。

“正因為能夠采集個人信息的主體尚不明確,所以現在一些商家、小區物業等為了便利化、提升管理效率,都在采集個人信息。”熊超說,“雖然沒有明說是‘強制’,但如果不按照要求接受采集,就無法完成支付、無法進門等,這是一種變相的強制。”

熊超告訴記者,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并經被收集者同意。

“目前很多運營者在使用‘刷臉’技術時,并未考慮到收集個人生物識別信息過程中所存在的法律風險。小區安裝人臉識別門禁,如果完全不提前由居民商量討論,征得居民同意,直接加裝,違反了經被收集者同意的原則。”熊超說。

深圳市一家科技公司的技術管理劉歡稱,人臉信息一旦泄露,風險極大。“如果你的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綁定了人臉識別,你能用支付密碼來支付也可以通過人臉識別自動支付,那么你的人臉識別信息被別人采集走后,相當于你把銀行卡密碼告訴了別人。”劉歡說,“更可怕的是,銀行卡密碼泄露了可以更改,但是,人臉信息泄露了可以換臉嗎?”

法律應規制人體生物信息采集

今年6月,因不接受動物園將入園方式改成“刷臉”,浙江理工大學副教授郭兵將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告上了法庭。這起“人臉識別第一案”備受關注,折射出公眾對個人信息采集濫用產生質疑乃至不滿。

今年上半年,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勞東燕也遇到“不刷臉不讓進小區”的情況,她明確對物業公司和居委會表達了拒絕。9月23日,在一場主題為《小區門禁能否人臉識別?——人體生物信息采集的濫用及其法律規則》的研討會上,勞東燕作為主講嘉賓,現身說法講述了這一經歷。

勞東燕認為,在小區安裝人臉識別裝置并無必要,人臉識別技術給社會帶來的巨大風險,遠遠大于它帶來的各種便利。另一方面,不經同意收集人臉數據,也違反現行的法律規定。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陳忠云稱,目前我國對人體生物信息采集的規定仍主要零星體現在個人信息保護層面,并沒有專門的立法規范。在此背景下,社區或小區是人們生活中最長時間居住、最多私人活動的場所和空間,不宜在門禁系統中強制使用人臉識別技術。法律應對可以采集個人信息的主體、法律義務、違法采集作出明確的規定。

有專家認為,人臉識別技術并不一定適合在很多場合采集,建議采取自愿原則,給予居民充分的選擇權,刷卡門禁和人臉識別門禁并存。

10月1日,新版《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范》實施。《規范》要求,在收集人臉、指紋等個人生物識別信息前,應單獨向個人信息主體告知收集、使用個人生物識別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以及存儲時間等規則,并征得個人信息主體的同意。業界認為,這是政府為加強個人信息保護釋放的一個強烈信號。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識別 小區 信息 門禁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最新久久少妇发布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色婷婷色 | 五月丁香六月婷在线综合 | 婷婷久久狠狠五月天 |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