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資訊
北京密云區
蜂舞水庫邊 甜蜜青山間2020年8月30日,習總書記在給建設和守護密云水庫的鄉親們回信中指出: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強生態涵養區建設,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共同守護好祖國的綠水青山。
921戶入社蜂農,140個標準化養殖基地,6萬群產蜜蜂群,8000群授粉蜂群……作為北京市密云區最早成立的農民合作社,北京奧金達蜂產品專業合作社已經走過了16年的風雨路程。如今,合作社年產蜂蜜2000余噸,產值近5000萬元。
守護青山,打造甜蜜新事業
“好山好水出好蜜。”合作社建有GMP標準車間3500平方米,引進現代化全自動蜂蜜生產線2條,率先建立了國內首個先進的成熟蜂蜜生產體系,獲得“蜂蜜破漿機”“蜂群自動編碼管理軟件”等12項知識產權。
合作社理事長李定順介紹,合作社開發建立了國內領先的智慧蜂業管理平臺,塑造了蜂產業“物聯網+互聯網+蜂場實時監控+環境氣象數據監控分析+信息化蜜蜂認養+產業鏈動態監控”的全新管理模式,實現了從蜂群基本信息管理、搖蜜生產、蜂場基地環境、蜜蜂認養、原料收購檢測、入庫加工、終端產品銷售全過程動態化透明監控追溯。
不僅如此,合作社還積極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植環所、北京市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等單位合作,建立了“專家工作站”。“合作社及成員可以及時獲得專家的指導,科研院所也可以采集到更多的實驗數據,實現了互惠雙贏。”李定順說。
9月5日,合作社舉辦了第13屆養蜂技術培訓班,五位專家針對密云養蜂業存在的不能正確使用蜂藥、農藥殘留超標、蜂蜜內在質量部分指標異常等疑難問題,為150多名入社蜂農答疑解惑,開方配藥,送上養蜂寶典。
嫁接文旅,延伸甜蜜致富路
2014年起,合作社開始打造以“蜜蜂授粉”為主方向的授粉觀光旅游基地——密云蔡家洼授粉觀光園,將蜜蜂授粉、果蔬采摘與蜂業觀光旅游進行有機結合。目前,園區實現年游客接待量1.5萬人次,帶動周邊蜂農發展授粉產業120戶,實現戶均年增收1.2萬元。“蜜蜂授粉服務廣泛應用于密云區2000多個農業大棚,實現增產近12%。”李定順說。
2018年,合作社全面啟動了農旅品牌“高嶺蜜蜂小鎮”建設,著力打造集蜜蜂產業、休閑旅游、文化創意、景觀創意、區域品牌建設等主題于一體的綜合型旅游產業園區,建立蜂業與當地農業的共生發展模式。
去年底,合作社建成總面積710余平方米的蜜蜂生態科普館。“我們設置了密云區概況及優勢、蜜蜂世界、蜜蜂與自然、蜜蜂與農業、蜜蜂產品與人類健康、蜜蜂文化、未來蜂業等七大板塊內容,采用實物、動畫、標本、3D影像等方式,通過聲、光、電、影等特效手段,全方位、立體式、多角度生動展示宣傳蜜蜂精神、普及蜜蜂知識。”李定順介紹。
精準幫扶,陽光灑滿甜蜜路
40歲的趙喜玲是一位普通農村婦女,丈夫患有外脊椎癱瘓疾病,兒子在讀小學,一家生活全靠她微薄的打零工收入勉強維持。在合作社的幫助下,趙喜玲很快掌握了養蜂這門技術,蜜蜂也已發展到200群,當年就增收1.5萬元,基本擺脫了貧困。“今年能生產成熟蜂蜜5000公斤,年收入預計超過8萬元。”
趙喜玲是合作社技術幫扶對象的典型代表。所謂技術幫扶,即對于有勞動能力、虛心好學、立志養蜂致富的低收入戶,合作社出資在區內聘用10多名村級養蜂能手,采取“1+5”的技術服務模式,即1位養蜂能手負責指導幫扶5戶新養蜂戶,實現了“新養蜂戶一個電話,養蜂能手30分鐘到現場”的快速服務模式,解決了新養蜂戶面臨的常見棘手問題,三年來共幫扶低收入農戶228戶。
“2014年,合作社在密云區委、區政府的統一指導下,在全國率先推出‘蜂業氣象指數保險’,每群蜂的保險費為40元,其中市級財政補貼40%、區財政補貼40%、合作社及低收入戶交納20%,保障每群蜂420元的生產飼養成本。”李定順介紹的就是合作社的保險幫扶模式,在增強低收入戶抗御自然災害能力的同時極大地調動了大家的養蜂積極性。
李定順介紹,合作社為社員年均分紅150萬元,兼職養蜂農戶年收入3萬元以上,專職養蜂戶年收入10萬元以上,養蜂大戶年收入20萬元以上。美麗的云湖之濱,林木蔥蘢的云蒙山麓,蜂箱、巢脾、搖蜜機正構筑著綠水青山間的甜蜜事業。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合作社 蜜蜂 養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