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精準觀察 精準觀察

構建消費扶貧長效機制

2020年09月27日 16:45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優化產品供給、暢通產品流通、增強銷售能力,各環節齊頭并進、各方面協同發力,就能構建起消費扶貧長效機制

河南的野生獼猴桃、陜西的蘋果、青海的牦牛肉……近年來,越來越多優質扶貧農產品擺上百姓餐桌、受到大眾喜愛,生態旅游、農家樂等也成為不少人休閑度假時的選擇。這種消費扶貧,一方面讓百姓品嘗到豐富多樣的新鮮美味、領略自然純樸的鄉間風情,同時也是發揮市場機制、動員社會力量,通過消費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的有效舉措。相關部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中西部22個省份共認定76152個扶貧產品,已實現銷售約1027億元。

眼下,首屆全國消費扶貧月活動正在多地如火如荼地開展。本次活動以“萬企參與,億人同行”為主題,采取政府引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政策支持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線上平臺與線下渠道相結合、集中發動與持續推動相結合等方式,拉動貧困地區扶貧產品消費,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開展消費扶貧活動,可以直接促進扶貧產品銷售,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從長遠看,要更加持續、穩定地激發消費扶貧活力,關鍵是構建消費扶貧長效機制,增強貧困地區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從實踐看,要持續鞏固和增強消費帶動脫貧增收的成效。目前,在扶貧產品生產、流通、銷售等環節,都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在生產環節,要持續發揮消費扶貧效應,歸根到底要看農產品的質量和特色,以品質贏得市場口碑。這就需要加快農產品標準化體系建設,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對特色農產品開展生產、經營標準化改造,引導農戶在生產、加工等環節實現標準化、品質化作業,以保證產品品質穩定。如此,才能避免過去一些產品消費者體驗不佳的情況,讓“嘗鮮”的消費者積極主動地購買產品,并帶動身邊更多人消費,穩定扶貧產品的銷售渠道。

在流通環節,應加快建設現代流通體系,讓優質農產品更快更暢通地走向市場。“六七成熟和八九成熟的水果,口感自然不同。”筆者在一些地方調查采訪時,聽不少農產品經營者這樣說。在一些貧困地區,倉儲保鮮、冷鏈物流等往往存在短板,為了避免水果在漫長運輸途中腐爛,只能在“半生不熟”時就采摘上市。一些地方針對這一問題建起冷鏈設施后,水果就能在更成熟時采摘,產品口感好了,銷量也明顯提升。

在銷售環節,應進一步增強貧困群眾主動發掘市場、尋找致富機會的能力。近年來,電商和物流的發展讓不少農戶嘗到了線上推廣銷售產品的甜頭,但也有一些農戶仍對電商缺乏了解,為此,不妨在貧困地區多開設一些鄉村講堂、交流平臺等,持續引導和幫助更多農戶開設網店、擴大銷路。

優化產品品質、暢通產品流通、增強銷售能力,扶貧農產品就能提高供給水平和競爭力,擴大需求、促進消費也會水到渠成。只要各環節齊頭并進、各方面協同發力,構建消費扶貧長效機制,就能推出更多受到消費者喜愛的農產品,讓貧困地區群眾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大步向前,更好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關鍵詞:構建消費扶貧長效機制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 |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热线29 |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在线 | 最新国自产拍在线 | 日韩亚洲国产欧美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