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畫好同心圓 建功新時代—議政江蘇>活動 活動
南京夫子廟景區讓垃圾分類投放成為景區新時尚
南京正積極推進垃圾分類,各大景區也已行動起來。9月25日上午,夫子廟景區垃圾分類宣傳發布會在夫子廟景區北廣場舉行。發布會現場播放了夫子廟景區垃圾分類宣傳視頻、風光帶管委會垃圾分類推進工作視頻,并邀請到了景區內的企業、單位、景點代表發言,分別介紹單位的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情況。
夫子廟景區依傍秦淮河,素有“江南錦繡之邦、金陵風雅之藪”美譽,年接待游客量超過5000萬人次,今年7月,夫子廟步行街獲評首批5家全國示范步行街。在金字招牌的特色景區街區,如何讓垃圾分類投放成為新時尚,變成景點、商家、游客的美好生活方式、自覺行為習慣,是風光帶管委會的工作重點之一。垃圾分類工作開展以來,風光帶管委會高度重視,景區黨政機關、景點單位、賓館酒店、大中型餐飲商戶給予了熱情關注、積極配合支持。專門設立3名垃圾分類專員,成立50人垃圾分類志愿者隊伍,完成核心景區178個兩分類垃圾桶出新與標識更換,指導景區28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完成先行先試工作,動員150家餐飲店家開展廚余垃圾集中回收,組織351家商戶安裝垃圾分類設施。
景區內的狀元樓酒店主動擔負行業試點,在客房統一張貼垃圾分類引導標識,餐廳放置垃圾分類提示卡,自籌資金30多萬元建成垃圾分類房,從內部員工到往來客人講分類、重養成,成為新的特色亮點,各項工作走在全區前列,受到市區行業主管部門充分肯定。
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是夫子廟景區內的重要文化單位,副館長吳怡告訴我們,作為一座年輕有朝氣的博物館,中國南京科舉博物館在建館之初即確立了打造環保型博物館的先進理念,長期致力于社會公益事業,積極開展與宣傳垃圾分類、環境保護等相關活動,以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目標,高質量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此外,科舉博物館積極開展垃圾分類相關工作,全面升級改造館內近50組垃圾桶,張貼分類標識,做好日常生活垃圾收集清運登記,增設“廚余垃圾”和“有害垃圾”的集中回收點,把可見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進行二次分揀,并建立程序化管理機制,實現垃圾分類常態化管理。
垃圾分類是對垃圾收集處置傳統方式的改革,是對垃圾進行有效處置的一種科學管理方法。通過分類投放及收集,把有用物從垃圾中分離出來單獨投放,重新回收、變廢為寶,對于環保事業有著深遠的意義及影響。實行垃圾分類,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系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林璐)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