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聚焦
“我就是一個醫生!”
——訪“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張忠德
“‘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體現出全國各族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風雨同舟,眾志成城,齊心協力,并肩作戰的果敢勇氣和必勝信念。”回憶起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依舊感到熱血沸騰,充滿力量。
“我必須好好活著,完成護士長未竟的事業!”
“我們這個年紀,做事就憑兩點:責任和良心。”現已56歲、人們習慣稱“德叔”的張忠德如是說。
17年前抗擊非典,17年后阻擊新冠,德叔從未退縮。
2003年春天,突如其來的非典打破了人們生活的平靜。“當時全世界對這種病的認知都不多,我們每個人都有隨時倒下的危險。”時隔多年,德叔再次回想起當時的情形,依然感慨萬分。而時任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護士長葉欣的那一句“這里危險,讓我來吧”,讓他銘記至今。
一天在排查患者時,德叔突遇一名重癥患者情況急轉直下,他立即給病人上呼吸機插管,沒想到這樣一個救人性命的動作,卻讓他差點失去了性命。
2003年3月4日,這是張忠德從未忘記的日子。當天下午6時多,查完房回科室的他,感到了從未有過的疲倦、肌肉酸痛,走一步都艱難,一查體溫“38.5℃”,確認感染了非典。病毒來勢洶洶,第二天就被轉入了他一直奮戰的地方——ICU。
隨后的日子,他的病情越來越重,直至呼吸機24小時上著,吸氧濃度最高升到了8升。“每一天都覺得這也許就是生命的最后一天,寫好的遺書都壓在枕頭底下了。”一次又一次的會診,中西醫結合治療,同事們精心護理、拼盡全力,他明白,必須用盡力氣和病毒搏斗,才有可能活下去。
“活著,多美好!”2003年3月24日早晨,德叔終于度過了危險期,轉出ICU。此時的他仍不能站立、不能行走。
令張忠德萬分沉痛的是,他的“戰友”、葉欣護士長卻再也沒有醒來。那一天,他滴水未進,眼淚都幾乎流干了,“我必須好好活著,完成護士長未竟的事業!”
2003年4月4日,德叔康復出院。九死一生的經歷,讓他更深切地感受到命若懸絲時的無奈,也進一步認識到中醫輔助治療在抗擊此類疫情中的特殊價值,并積累了經驗。
“這里危險,讓我來!”
1月24日,除夕。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新年應有的樣子和熱鬧。接到支援武漢命令的張忠德,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家組副組長,奔赴武漢。后在一線臨危受命,擔任第二批國家援助湖北中醫醫療隊隊長。
“這里有需要我的病人,這便是最深沉的牽掛。”抵漢第二天起,他的行程就安排得滿滿當當:早晨6時30分起床,先后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和武漢市漢口醫院等地查房,充分了解患者情況;下午和晚上,不停歇地開展專家會診。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手機信息響個不停。
“考核不合格,就不能進病區”“怎樣嚴格的培訓都不過分”。醫療隊抵漢后的第一件事,是德叔為他們安排的院感防控培訓,每一個環節都須嚴格執行,每一個動作都得規范到位。“我跟大家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嚴格、規范防護,不管你在廣州做沒做過培訓,來到這里就一切歸零,就當你沒有培訓過。”有過抗擊非典經驗的張忠德,高度重視醫護人員的防護工作,“我帶著他們來,就希望他們能夠平平安安回去。”
與此同時,張忠德還對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新增病區內無傳染病診治經驗的醫務人員展開基礎培訓,對病區的建筑布局、手衛生設施、辦公區域等進行改造、完善、優化。
“中醫藥的盡早參與,對輕、中、重癥患者的治療效果很好。”2月4日,張忠德帶著4名隊員到武漢市漢口醫院,為60余名患者開了中醫處方。探索中醫藥在疫情防控中全程參與以及規范化應用,這是他作為國家專家組副組長的職責之一。而在救治過程中,他根據患者的癥狀、體征,采用中藥“組合拳”對癥下藥。“藥物有湯藥、沖劑、顆粒劑,也有中成藥和注射劑。”
“這里危險,讓我來!”這是德叔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感謝張大夫,他和他的醫療團隊就是我們的英雄。沒有他們救治,我們活不下來。”2月18日,57歲的任女士從瀕臨死亡到健康出院,終于熬過了漫長的20多天。
“身體冷得打哆嗦,隨即發燒,一陣冷一陣熱。”任女士是一名退休老師,1月15日,她回武漢老家探望父母,兩天后,85歲的父親感染。任女士陪同父親到醫院看病,盡管以為做了“全副武裝”,她還是不幸被感染。從1月23日起發病,加之本身有哮喘,到25日,她已經出現呼吸困難,腦袋像是實心球一般沉重。救護車將她送到了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持續高燒、脊背發涼、意識模糊,讓她仿佛“嗅到了死亡的味道”。
入院當晚,張忠德帶領醫療團隊為任女士會診,在進行生命支持、營養支持的同時,針對其體寒、濕邪等癥狀開了中藥處方。“我在非典時也被感染過,你看我現在身體不是很好嗎?要有信心!”診療第一步,張忠德就為患者加油鼓勁。“德叔一句話,賽過百味藥。”這讓任女士充滿了戰勝疾病的信心。24小時后,任女士體溫逐漸恢復,呼吸困難等癥狀也有所改善。
針對每個患者的特殊情況,張忠德在后續治療方案中進行了個性化調整。
“43歲女性患者,高燒、寒戰、頭痛明顯,體虛難起身,病情反復持續一周。”對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接收的這名重癥患者,張忠德接診后作出了一個大膽決定,進行純中醫藥治療。
患者在服用兩次中藥后,高燒開始消退;第二天,配合八段錦、穴位貼敷等中醫傳統療法和外治法;第三天,完全退燒且無反復,全身癥狀改善明顯……第八天,患者達到出院標準。
在廣州,“看咳嗽,找德叔”成了許多人的習慣。“‘德叔’或許已不只是我這一個人,而更多是醫務工作者的一個代號。”如今,“德叔”這個名字,也給予許多武漢患者信心和力量。
憑借防治非典、流感、登革熱等新發突發傳染病的豐富經驗,張忠德迅即凝聚國家中醫力量,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積極探索并采取中醫、中西醫結合的方式治療,迅速打出一套精準的中西醫“組合拳”,將1+1>2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化,效果顯著。
3月11日,廣東中醫醫療隊在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接管的病區清零;3月28日,醫療隊在武漢雷神山醫院接管的病區也做到清零。當廣東團隊圓滿完成工作,全員平安回到廣州后,堅守到最后的張忠德終于放下了心。
“我到武漢,能夠更好地應對疾病”
“你都56歲了,何必還去拼命。”“你忘了當年感染的經歷了嗎,你還來?”……
在馳援武漢抗疫的近兩個月里,張忠德每天都全身心投入,工作負荷超出想象,最多時體重減了17斤。“勞動強度大,肯定會瘦一些,大家都一樣的。任何一個醫生看到這樣的情況,都會全力以赴的。”張忠德坦言。
“一個士兵不能因為一次作戰受了傷,之后就再也不上戰場。我是一個醫生,來武漢支援當地醫療工作,和我以前得過病沒有關系。現在這個病需要我,我就來。”張忠德明知前路兇險,卻義無反顧,“我曾是一名非典危重癥患者,在積極治療下,全面康復了,沒有留下任何后遺癥,我可以把親身經歷告訴新冠肺炎患者。”
作為一名呼吸科醫生、急診科醫生和重癥科醫生,張忠德始終認為,他去武漢,能夠更好地應對疾病。“雖然我的年紀比較大了,但我還是可以來!這是我的職責,沒有那么‘高大上’,也沒有那么多英雄,我就是一個醫生!”
編輯:丁典
關鍵詞:張忠德 患者 生命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