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聚焦
我們為和平而來——中國維和官兵代表訪談錄
我們為和平而來——中國維和官兵代表訪談錄
新華社北京9月19日電 題:我們為和平而來——中國維和官兵代表訪談錄
新華社記者張汨汨、盧東方
2020年9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了《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30年》白皮書。為更好地理解這本白皮書,新華社記者日前專訪了我國數位維和官兵代表,聽他們講述各自的維和故事。
再遠的遠方都與我們息息相關
“有人不理解我們國內繁榮安定,為什么要去那些動亂地區流血犧牲。”曾赴剛果(金)、馬里維和并參與此次白皮書編纂工作的國防科技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蔡輝說,“‘再多的人們、再遠的遠方都與我們息息相關’,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表明,中國軍隊是為和平而來。”
黎以邊境分布著1000多個雷場,2006年,兩名外國維和士兵以及多名當地百姓觸雷傷亡,從那年開始,中國維和工兵分隊(后改稱“中國維和多功能工兵分隊”)到當地開展掃雷排爆工作。14年來,他們完成了200多萬平方米、1.4萬枚爆炸物的清排工作。“2006年,中國官兵在黎巴嫩成功排除一枚斜插入居民院內2000磅的超大當量未爆航彈,僅用4天就圓滿完成了既定20多天的排爆任務。”今年8月剛剛結束任務歸國的我國第18批赴黎巴嫩維和部隊指揮長兼多功能工兵分隊隊長高朝寧介紹說。
在高朝寧此次執行任務的一年多時間內,他所在的中國多功能工兵分隊共清排了10427平方米雷場,發現并銷毀了1577枚地雷,以零傷亡、零事故的成績,獲得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最高榮譽“司令嘉獎”。
“在進出雷場的路上,當地民眾經常會齊聲沖著我們喊‘中國你好’‘中國我愛你’。”高朝寧說。
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
“中國是一個大國,更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曾3次參加維和任務并擔任過中國第7批赴馬里維和警衛分隊隊長等職務的劉勇對此感觸頗深。
從最初參加維和建筑工兵分隊到參加我國首支維和步兵分隊,劉勇講了很多他參與過的援建當地小學、開營義診還有幫當地村民打井、種菜等并不在中國維和官兵任務列表中的“任務”。
2015年在南蘇丹執行任務時,當地政府軍和非政府武裝的沖突地點距離劉勇所在營地不足1000米,僅一個晚上,一個村莊的人就死的死逃的逃。中國維和步兵營及時為來營尋求庇護的難民提供安全保護。“一個下身癱瘓的老太太用一個多小時爬到我們營地來尋求庇護,這是對我們的信任,也是對和平的期盼。”劉勇說。
參加中國第1批、第3批、第5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的米秀剛回憶,“我們所在的UN HOUSE(聯合國之家)周圍從荒草叢生到長滿莊稼,村民從擔驚受怕到歡歌笑語,當地民眾安全感和生活質量顯著提升,我覺得很有成就感。”從最初劃定“武器禁區”到開展武器禁區巡邏,從執行護衛任務到執行長途巡邏、護送任務,中國軍隊的口碑在當地民眾心中越來越好。
抗疫榜樣樹立勝利信心
同樣感受到外國對我態度轉變的還有兩次赴馬里維和的醫療分隊隊長朱四強。
今年初,朱四強執行任務時恰逢國內新冠疫情肆虐,最初去聯合國馬里多層面綜合穩定特派團(聯馬團)宣講防疫知識進行得很不順利。當地很多人認為新冠疫情是個“大號感冒”,稍加注意就行,對于檢測、隔離、防護措施很少有人當真。
直到4月16日東戰區首次出現確診病例,聯馬團兩家二級醫院的感染率很快超過三分之二,醫院停擺,當地民眾才認識到朱四強他們之前宣講防疫知識的重要性。口罩等防護設備被一搶而空,大家自覺居家辦公隔離。
“我們所在的加奧市是馬里的第二大城市,該地區一共只有3家二級醫院,我們是唯一一家不但正常運營,而且實現醫護人員零感染的醫院。在擔負了最大負荷醫療工作的同時,給當地樹立了疫情可防可控的榜樣,增強了大家戰勝疫情的信心。為此聯合國秘書長馬里問題特別代表、聯馬團團長安納迪夫專門發來感謝信,贊揚我們為當地抗擊疫情工作做出的貢獻。”朱四強自豪地說。
更好的中國,更好的世界
“只有中國發展得更好,才能在國際事務中為世界和平做出更大的貢獻。”曾任聯合國南蘇丹特派團戰區司令的何星說,從派兵參與維和任務以來,中國軍人就成了溝通中外的重要橋梁。
“好幾個之前參與維和任務的‘Outstanding(出色)’評價讓我的簡歷脫穎而出,這個成績是大家共同努力得來的。我能競聘上戰區司令一職,和中國軍隊參與維和任務的出色表現密不可分。”何星說。
何星在任職一年時間里,不斷通過下發行動手冊、推行防御性反擊準則,將“和平之師”的理念分享出去,他告訴記者:“我常說,我們來這兒,是為了和平,不是為了戰爭。”
“為了和平”,這是中國派兵參與聯合國維和任務的意義。目前,中國已成為聯合國維和待命部隊數量最多、分隊種類最齊全的國家。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維和 中國 和平 官兵 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