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法治>法治縱橫
《中國國際商事仲裁年度報告(2019-2020)》發布
專門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導致的建設工程領域糾紛提出對策和建議
人民政協網北京9月18日電(記者 杜軍玲)9月18日,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正式發布《中國國際商事仲裁年度報告(2019-2020)》。2019-2020年度報告是自2014年決定開展中國國際商事仲裁年度報告系列研究項目后的第六次年度報告,也是國內唯一專門針對中國國際商事仲裁的發展所做的年度總結。
隨著全球化的曲折發展和國際形勢大變局的到來,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作為國際商事爭議解決的主要方式,國際商事仲裁是各國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法治軟實力的重要手段。
根據報告,2019年全國253家仲裁委員會共受理案件486955件,比2018年受案量略有下滑,但比2017年增長103%。從2019年全國仲裁委員會處理各類案件的數量來看,金融類占案件總數的58.1%。就爭議類型而言,不僅有傳統的貨物買賣糾紛與股權相關糾紛這些“老角色”,也出現了與互聯網、文娛產業等相關的“新面孔”。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王承杰介紹,年度報告結合年度國際仲裁熱點難點,分析了Incoterms2020(即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2020版本)的最新發展與實踐展望,并以股權轉讓和建設工程爭議中法律與仲裁實踐的重點問題作為本年度中國國際商事仲裁發展的特別觀察,形成了成果亮點。尤其是今年年度報告撰稿過程正值全球爆發新冠疫情,課題組就新冠疫情對商事活動特別是國際商事活動的影響給予了高度關注,在“建設工程法律與仲裁實踐的熱點問題”一章中,針對新冠疫情影響建設工程領域可能所出現的糾紛,提出在合同條款以及適用法律層面的救濟方式和應對建議,有助于中國海外承包商防范、化解疫情帶來的法律風險。
編輯:秦云
關鍵詞:中國國際商事仲裁年度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