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扶貧>典型案例
特色扶貧項目打造扶貧“建昌模式”
地處遼西山區的葫蘆島市建昌縣,山多地少,人多水少,地貌特征被概括為“七山一水二分田”。自然條件惡劣,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經濟發展緩慢……建昌縣域經濟發展水平一直相對較低,是遼寧省15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近年來,建昌縣通過干部駐村幫扶、職業教育培訓、扶貧小額信貸、易地扶貧搬遷、電商扶貧、光伏扶貧、旅游扶貧、致富帶頭人創業培訓、龍頭企業帶動等多個扶貧項目,使建檔立卡貧困戶收入不斷提高,形成了扶貧工作的“建昌模式”。
在眾多扶貧項目中,建昌借助豐富的太陽能資源,使得光伏扶貧項目能讓村民享受到更多的發展紅利。2016年10月17日,建昌縣被國家列入第一批光伏發電扶貧項目名單,本著“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科學實施、陽光透明、惠及于民”的原則,建昌縣對貧困戶、動遷安置戶和貧困村內具備條件的屋頂、院內及荒山、荒坡等具備光伏發電條件的空間,有序進行分戶式和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的開發建設。2018年12月21日,建昌縣提前完成戶用光伏扶貧項目6030個、村集體經濟光伏扶貧電站94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65個,陽光也由此“溫暖”并普惠著千家萬戶。2017年4月,建昌縣還與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建設了3個大型光伏扶貧電站。截至目前,建昌縣入戶式光伏電站6030個,村級光伏電站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6626戶,僅此一項,就讓建昌的12656戶貧困戶實現穩定增收。另外,94個村集體經濟光伏電站,讓“空殼村”成為過往。
此外,建昌縣還針對已脫貧但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通過金融扶貧小額貼息貸款、就地就近就業、外出務工、發展小型家庭脫貧項目等項目扶持和疊加措施,讓大家穩定增收;通過產業項目建設的大力推進,實現扶貧措施與脫貧項目到村到戶到人。在“兩小補助”、百企帶千戶、光伏扶貧等項目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優質雜糧、中草藥、水果、干果、設施蔬菜和畜牧養殖等特色產業,開展消費扶貧行動,組織好產銷對接,確保每個貧困戶至少要有除政策性收益外的兩到三個可持續收入項目,實現收入穩定增長。
在扶貧“建昌模式”下,全縣產業扶貧、科技扶貧等特色扶貧項目遍地開花。有的村民不僅依靠這些項目摘掉了窮帽子,生活富裕后還買了車、蓋了房。
建昌縣還把防止返貧和新增致貧擺在突出位置,加強了對貧困邊緣人口的日常監測,及時掌握動態,提前做好防范。為了防止脫貧人口因病返貧、意外返貧,建昌縣還專門與金融機構設立了 “扶貧萬能險”,不管是意外受傷、大病手術,還是養殖失敗、自然災害,都被這個保險所涵蓋。
目前,建昌縣已經實現貧困人口數量動態為零,但脫貧攻堅工作仍未結束。扶貧工作人員仍在持續開展排查、復查工作。防止有人返貧,成了今年下半年脫貧攻堅工作的重點任務。“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建昌縣扶貧辦主任馬寶良說。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扶貧 項目 建昌縣 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