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要聞

你在看劇,算法在屏幕那頭盯著你

2020年09月15日 12:37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帶薪看劇?沒那么容易。

從本質上說,琴書是一名工程師;從細分領域來說,她是一名“觀影體驗師”。她不穿格子衫,也不是每天與代碼打交道。她的日常工作是看平臺上已經播出的劇,通過眼睛和耳朵,尋找這些老劇出了什么問題,需要如何修補和優化,然后用工程師的語言記錄下這些問題,交給團隊來修復。簡而言之,人家看劇看劇情,琴書看瑕疵。

和琴書只看老片相反,小貝只看新劇——沒上線的那種。他是一名“成片體檢師”,工作主要是兩件事:看片、看數據。對一部沒上線的新片,小貝負責“看它的一切”,包括角色的表演、故事的敘事節奏,猜用戶會不會喜歡、會不會在這個節點棄劇……身處這個崗位,90后小貝不僅能通過背影甚至輪廓就識別出明星身份,還養成了一套獨特的觀劇習慣,“別人跟著劇情走,我在揣摩不同人觀劇時的情緒”。

相比琴書和小貝,芭蕉可能是看劇“最細”的那個,一部片子至少要看三遍以上,第一遍過整體節奏,第二遍拉話題,第三遍整理細節點。作為一名“彈幕互動師”,芭蕉每天的工作是聊天,而且是陪幾十萬人網聊。

在這個到處是算法的時代,你在看劇,他們都在屏幕那頭盯著你。

帶薪看劇?沒那么容易

這3個工種有一個共同特征——也是最為人羨慕的,就是帶薪看劇。

琴書一年看上千部電視劇,工作兩年來已經優化了3000多部電影劇集的視聽體驗。有人對琴書的工作有一點誤解,不就是看劇挑毛病?沒那么簡單。“觀影體驗師需要綜合素質:既要知道整個劇的制作流程是怎樣的,又要熟悉算法,不然你挑出問題不知道如何轉化成計算機能懂的語言”。

琴書在大學學的是計算機,在成為觀影體驗師之前,一直從事算法和后期制作的工作。隨著老片修復越來越普及,觀影體驗師的職業也變得越來越重要,而且不僅是劇集,不少綜藝也需要修復,新的劇還會變舊——真是一項生生不息的工作。

幾十年來積累的劇集那么多,如何選劇?琴書解釋:“先選出播放量大、熱度高的、用戶喜歡的劇集,以及一些經典劇集,比如《紅樓夢》《西游記》《還珠格格》《仙劍奇俠傳》……選出劇后,就要看它存在什么問題,噪聲、劃痕、偏色、褪色……給劇出一份‘體檢報告’,交給修復師來做接下來的工作。”

但琴書的工作還沒有結束,在修復過程中,她仍需要和修復師不斷交流,怎么修、修到什么程度,修完之后再做一個“二次觀影”,確認合格后,“觀影體驗師”的工作才告一段落,當然也可能繼續迭代。

最近,她正在“看”《步步驚心》,這部聽上去并不那么老的劇(2011年首播)已經被她看出了問題——需要調色。“因為2014年后,影視劇的調色才開始慢慢普及,之前很多劇拍完并不調色。經過調色,原來的風格藝術不會改變,只是通透度會更好。”琴書說,“觀影體驗師不僅是看老劇,很多新劇同樣存在問題。我們希望給觀眾提供更好的觀影體驗。”

工作近兩年,小貝“體檢”過的片子+綜藝有上百部。朋友們都羨慕小貝的工作,但其實看劇只是工作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對專業的要求非常高。小貝在大學學的是統計學,每天和數據打交道;但成片體檢師要求他既對內容有一個感性的反饋,又對數據有一個理性的分析。

小貝說:“我們需要有比較強的數據能力,包括指標設計能力、數據庫設計能力,以及怎么把一個有效的分析報告輸出給制片方,既要有數據邏輯的嚴謹,又要有內容創作的專業——這是我的朋友看不到的另一面。”

算法,還是算法

除了人工肉眼看,小貝還要教計算機和他一起“看”,每天都在訓練AI學習明星照片和劇集名場面。通過人臉識別、場景識別以及音樂情緒識別的學習,計算機就可以在片子正式上線前對內容進行‘體檢’,與其他頭部同類型片子比較得出數據,由此判斷劇集在人物關系、情節設置、主角互動率、環境情緒等方面,能否調動目標觀眾的情緒。

今年2月,小貝“體檢”了一部《冰糖燉雪梨》。這是一部“甜寵劇”,小貝發現,第一集的后半部分和第二集的前半部分,無論是在內容強度還是男女主角故事線的連貫性上都存在一些問題,觀眾看到這個位置的棄劇風險比較大。小貝將“體檢”報告和修改意見反饋給片方,片方據此對內容做了優化。

效果是顯著的,《冰糖燉雪梨》在“體檢”前后的情緒強度提高了20%多,上線后也實現了口碑與熱度的雙贏。目前,《鶴唳華亭》《冰糖燉雪梨》《重生》等劇集,以及《這就是街舞3》等綜藝,都通過“成片體檢師”的工作提升了質量。

芭蕉的工作流程是這樣的:拿到一部劇,除了對內容的基本判斷,還要去判斷其中可能會包含的熱點,再對內容做一個人群劃分——這個內容適合什么人群,每個人群在乎的點是什么。

舉個例子,芭蕉接手的第一部劇是《重啟》,區分出了書粉、女性觀眾、男性觀眾、低齡觀眾等不同人群。把這些人群拆分后,芭蕉和同事們就梳理出他們在乎的互動點和風險點,然后在彈幕上做一些“熱詞”和“梗”的預埋。

因為有了更“懂你”的彈幕運營,《重啟》在優酷上線48小時后熱度值突破9624,拿下站內熱度榜TOP1。

在做《白色月光》時,因為是一部講述女性職場和出軌問題的劇,觀眾的討論是較為深刻的。于是,芭蕉會在某些時間點,在評論區開放一些討論話題,讓觀眾自由參與。比如,宋佳飾演的女主張一為了復仇去接近第三者的兒子,芭蕉就把設計好的話題拋到彈幕中,請觀眾討論是否贊成這樣的行為。

芭蕉也會對一些彈幕做“花式”包裝,以劇中人物或者演員本人的身份發彈幕,比如《琉璃》中的司鳳,《重啟》中的朱一龍。芭蕉和同事們把劇一幀一幀從頭看到尾,根據劇情和人物性格撰寫文案,“當看到劇中的一個點特別好,又害怕觀眾get不到,就把所有有可能的點拋出來,有點像一個劇集解說員的工作”。

新職業也有“職業病”

作為觀影體驗師,琴書需要克服的一個“職業病”是把工作和娛樂分開,“工作時不怎么看劇情,娛樂時不怎么挑毛病”。但有時候看著一部熱門新劇,琴書還是突然起了反應,“咦,這里好像有個噪聲”“調色師好像漏修了一個鏡頭”。

和琴書一樣,成片體檢師的工作也讓小貝有了一點“職業病”。前兩天,他去電影院看《八佰》,看到三分之一時,他開始不自覺地留意四周觀眾對哪些情節有反饋。

小貝說,評價一個內容會有幾種角色,一是專業人士,比如制片人、導演、編劇、專家,二是用戶評價——這兩種都比較依賴個人的主觀感受和主觀經驗。視頻播放平臺有一個比較大的優勢,就是有大量真實的用戶觀看數據,對各類題材劇的真實觀看行為都在數據庫里有記錄。“我們認為,需要一個相對標準化、穩定的維度,對各種類型的片子做一個監測,所以就有了以算法為基礎工具的產品體檢”。

也有人問,創作是否就一定要跟著數據走呢?

小貝也曾體檢出一部新片有問題,“《白色月光》開頭幾分鐘少了一些情節設置,觀眾在一開始可能很難進入預設的故事節奏”。小貝向導演組反饋了意見,但并不會強制要求按照他們的意見去修改,決定權仍在創作者手中。當片子上線后,果然,觀眾在前幾分鐘跳出的比例相對較高。

“這其實不是一個新話題,不是成片體檢師才遇到的新問題。就像幾百年前的一個畫家,是畫得更通俗讓大眾喜歡,還是基于自己的理念孤芳自賞?商業價值和藝術價值的矛盾,這個問題無解。我們只是在雙方的價值上找一個平衡點,實現兩個價值的最大化。”小貝說。

芭蕉經常會遇到考驗記憶力的時刻,“看長達60集的《鶴唳華亭》時,我們發現50多集時有一個點,與開頭某一集的一個點是呼應的,就需要用最強大腦去記住是第幾集第幾分,然后把兩者關聯起來”。

雖然壓力很大,但芭蕉干得很開心,“你能跟幾萬人、幾十萬人在線上做一個互動的共鳴。他們懂你,你也懂他們”。

(文中采訪對象均為化名)(記者 蔣肖斌)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工作 琴書 觀眾


人民政協報政協號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一本大道 | 欧美九九久久精品黄 | 日韩欧美中文久久精品人人爽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无广告 | 亚洲精品综合福利亚洲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