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中國商業航天即將邁出一大步
——訪銀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徐鳴
7月16日,南通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與衛星互聯網領軍企業銀河航天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銀河航天衛星超級工廠即將落戶南通。銀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徐鳴告訴記者,此次衛星超級工廠建成后,有望達到日均生產超過一顆衛星的量產能力,這意味著中國的衛星低成本量產時代即將來臨。
隨著我國北斗衛星的組網成功,商業航天,作為典型的戰略新興產業,憑借其顯著的技術牽引及產業帶動作用開始備受關注。事實上,近年來,美國已經開始積極推動商業航天發展,SpaceX(太空探索公司)、藍色起源等商業航天企業飛速發展,衛星互聯網、太空旅游也都箭在弦上。
而在這次“太空賽跑”中,中國商業航天也沒有缺席。1月16日,銀河航天首發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它不僅是中國首顆通信能力達10Gbps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也是全球首顆低軌高頻毫米波衛星。
發射當天,徐鳴激動地在朋友圈上發了一組圖片,圖片里的衛星赫然寫著“做一家好公司”6個字。徐鳴告訴記者,“做一家好公司”是銀河航天創立的初心。一家好公司既要展現科技的力量,又要真正關懷人性,找到科技與人文的交叉點。首發星成功發射意味著公司在這條路上開了一個好局。
事實上,創辦銀河航天已經是徐鳴第二次創業了。此前,他曾與伙伴聯合創辦獵豹移動,并推動公司成功上市。首次創業成功后,徐鳴一直在期待新的挑戰。2016年,國務院發布《“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鼓勵引導民間資本參與航天科研生產,大力發展商業航天和衛星商業化應用。徐鳴等待多時的機會終于來了。
徐鳴判定,如今一個屬于商業航天的時代已經悄然到來。“目前,全球仍有約80%的區域(包括海洋和偏遠、欠發達地區等)近50%的人口無法上網。一方面,這些地區往往基礎設施薄弱,大規模建設地面網絡系統投入巨大,投入產出比嚴重失衡,衛星通信將為這些區域和人口的網絡覆蓋提供一種低成本解決方案;另一方面,海域、空域與地面網絡連接的難度很大,天基互聯網是已知的唯一解決方案。這個巨大的互聯網鴻溝將對寬帶衛星通信提出更高要求,同時也會給商業航天帶來巨大產業機遇。”
不過徐鳴也表示,我們必須看到現狀,中國的航天創業公司目前都還比較弱小,因此只有突破硬核科技,在技術上做到“靠譜”,才能解決阻礙公司發展的根本性問題。也正是因為如此,銀河航天在疫情防控期間依舊堅持研發,在很多關鍵技術上取得了進展。
徐鳴透露,下一步公司將通過載荷數字化,將摩爾定律引入通信衛星領域,實現創新加速,提升“星上算力”,全面加快衛星技術迭代,并通過通信衛星系統應用層面創新,盡快推動衛星網絡與地面5G網絡“無縫融合”。
4月20日,國家發改委首次將“衛星互聯網”納入新基建。對此,徐鳴表示,衛星互聯網被納入新基建,這無疑將進一步加速整個產業鏈上下游的發展,對于助力5G網絡建設、培育數字太空經濟也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中國航天產業鏈快速發展也為商業航天提供了有力支撐。民營商業航天企業應發揮自身優勢,一方面在助力我國衛星互聯網建設的同時,也要抓住機遇實現我國商業航天的新一輪加速發展。
編輯:秦云
關鍵詞:中國 商業航天 徐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