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愛如長風 山海可平——抗疫中的英雄群像掃描
新華社北京9月7日電題:愛如長風 山海可平——抗疫中的英雄群像掃描
新華社記者
歷史必然銘記一些特殊的時刻和人——當新冠肺炎疫情洶洶而來,他們以無我之姿,回報生于斯長于斯的大地,在守護人民生命健康的征途上奉獻、犧牲。
從抗疫主戰場到街道巷陌、田間地頭,從白衣天使到社區工作者、公安民警、基層干部、志愿者等,他們守初心、擔使命,以心中大愛,換得山河無恙。
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把忠誠寫在抗疫一線,用燃燒的生命照亮前路
1. 5萬多公里。
這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今年的行程公里數。但這個數字里,卻沒能包括順路回老家看望父母的短短百公里。
疫情暴發后,作為抵達武漢的首批醫療救治專家中的一員,童朝暉在湖北奮戰了3個多月,又輾轉東北和北京等多地指導疫情救治。但他卻抽不出一點時間去距離武漢只有約兩小時路程的黃岡市蘄春縣,跟父母吃上一頓團圓飯。
不會用微信的母親,學著給他留了一條信息——
“你從北京來,為的是早日把家鄉父老鄉親從病疫中解救出來。我們在家不出門、不串門,你不必擔心。”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在3月18日召開的廣州市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現場,主持人手里的一張車票成為焦點。車票信息顯示,那一天是1月18日,乘車人已84歲高齡。
這位乘車人就是廣州醫科大學教授鐘南山。他在高鐵餐車上滿臉倦容的那張照片,讓無數人看到何為家國之基、民族之魂。
同樣是那一天,還有一位73歲的老人也臨時補了無座票,坐慢車從杭州輾轉到了武漢。她就是國家傳染病重點學科帶頭人李蘭娟院士。
人們銘記著這樣一幅畫面——從重癥“紅區”查房出來的李蘭娟摘下口罩,帶著臉上深深的壓痕,用笑容鼓舞所有人勇敢戰勝疫魔。
“我是黨員,我不上前線誰上前線”“共產黨員先上”……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一位位共產黨員挺身而出,鮮紅的黨旗在疫情防控一線高高飄揚。
從1月24日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援鄂醫療隊先后派出152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接管重癥院區,收治患者治愈率達85%以上。
去時無畏歸無恙,一腔鐵血書丹心。
讓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最感動的是,很多隊員回來隔離兩周后,又主動報名去前線,“正是這種以身報國的大忠大愛,鑄就了抗擊疫情的中國精神、中國力量。”
心有大愛,執甲逆行——把無畏的身影留給世界,只因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濃眉、黝黑,風風火火的硬漢。這是一位醫院院長大半輩子的標簽。
但在他的妻子被病毒感染、隔離治療的日子里,他也曾流下男兒淚。
而作為院長,他不愿透露自己患有漸凍癥的事,怕同事還要分心照顧自己。
作為丈夫、醫生、院長,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語帶堅定——“無論哪個身份,在這非常時期、危急時刻,都沒理由退半步,必須堅決頂上去!”
原來,英雄的樣子,不過是普通人披上了戰袍。
54歲的女科學家陳薇,從1月26日起就率領軍隊專家組,馳援新冠病毒的病原傳播變異、快速檢測技術、疫苗抗體研制等工作。如今,她帶領團隊研發重組新冠疫苗,在國內和國際分別率先進入I期、Ⅱ期臨床試驗。整整7個多月,她沒有一天休息,每天都工作16小時。
她的理由再簡單不過:“穿上這身軍裝,一切都是我應該做的。”
心有大愛,執甲逆行。
正是為了這份要守護的大愛,醫無私、警無畏、民齊心,士農工商學兵迎風逆行,全力以赴投入生死之戰。
躬身奮斗,努力向上——把大愛播撒在最需要的地方,點燃希望的火種
從湖北宜昌凱旋的那一天,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康德智一直“不敢”回頭看夾道相送的隊伍。
2月13日,康德智帶領首批福建省對口支援宜昌醫護團隊正式進入宜昌三院。他們收治病人之余,加班加點編出了《新冠病毒肺炎診療“福宜”方案》《救治精要》等,為當地醫護人員提供實戰指導。
“福宜”方案推廣后,當地患者治療效果顯著改善。疫情好轉撤離之際,宜昌人民自發排了幾十里的隊伍,高聲喊著“謝謝”。那一幕,直到好幾個月后的今天,康德智依然有“熱淚盈眶的沖動”。
“我們還會繼續奮斗,把我們比較好的診療管理經驗傳遞下去,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他說。
邢春桂,安徽省馬鞍山市花山區金家莊街道新風社區黨委書記。
今年2月12日,本是邢春桂退休的日子。但疫情來了以后,她依然和所在社區人員一起站到防控一線。
“疫情一天不結束,我就一天不退休。”
新風社區是一個老舊小區,社區居民有1.8萬余人,社區工作人員只有14人。邢春桂引導大家加入群防共治志愿者隊伍,構成群防群控疫情的“流動堡壘”。
面對空前的疫情,14億人口電不停、水不停、供暖不停、通信不停、物資供應不斷、社會秩序穩定,這背后,離不開每一位躬身奮斗的普通人。
從偉大抗疫斗爭中汲取力量,億萬中華兒女就能創造更新、更大的中國奇跡。(執筆記者:屈婷;參與記者:俠克、仇逸、陳弘毅、王逸濤、徐海濤、俞菀)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疫情 抗疫 英雄 長風 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