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致敬扶貧人>要聞 要聞
王遠平:“漫步高空”的公路人
“索塔沒開裂、主纜表層無脫落、索夾無松動滑移現象、鞍座無松動移位、錨碇沒有滲水、除濕設備正常……”日前,國道321線西溪大橋上,大方公路管理段橋梁維修工王遠平正戴著手套,栓著安全繩,穿著防滑鞋,在西溪大橋主纜上進行高空“漫步”,對橋梁進行日常養護檢查。
王遠平在主纜上行走。
王遠平,1979年出生于貴州大方,1999年中專畢業,2000年5月,到畢節高等級公路管理處工作,經過單位嚴格的培訓,成為了一名橋梁養護工。2001年10月,他第一次見到了西溪大橋。
西溪大橋,貴畢公路畢節境內的兩座懸索橋之一,位于大方境內,與黔西縣邊界相鄰,是畢節前往貴陽的重要橋梁之一,全長658米,為簡支懸索橋,主跨度338米,塔柱高41.6米,有著“貴畢路上第一橋”的美譽,往來車流量大。
時隔近20年,王遠平還很清楚的記得,初會西溪大橋,他就被西溪大橋的雄偉壯觀給折服了。“西溪大橋真的很大。”這是他當時的原話。
在單位的安排下,他負責西溪大橋的日常養護工作。西溪大橋于他而言,就像病人和醫生,要建檔立案、對癥下藥、實時關注它的健康。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和西溪大橋越發“熟悉”,建立了一種如親人般的感情,大橋的每個細節,他都了然于心,西溪大橋變成了他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1年,貴畢公路的管養權發生了改變,西溪大橋作為貴畢公路的一部分被移交給畢節公路管理局。出于對西溪大橋的不舍,王遠平沒有和原單位一同離去,而是選擇“加入”新單位,作為畢節公路管理局大方公路管理段的一名橋梁養護工,繼續守護著西溪大橋。
王遠平在檢查病害。
畢節高等級公路管理處的工作人員鐘勇華對王遠平的選擇很不理解,他曾經勸王遠平和自己一起走,王遠平卻搖了搖頭,笑著對他說:“沒有誰比我更熟悉西溪大橋了,我走了誰能照顧好它?”
“小洞不補,大洞二尺五。在日常的橋梁養護檢查維護中,如果不注意小細節,就容易出大問題。”這是王遠平的座右銘,也是他經常對養護工友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高空橋梁養護工作繁雜且瑣碎,索塔、主纜、索夾、鞍座、吊索等部位只有親自上去仔細檢查一遍,他才能安心,才能放心。“從下面往上看,看不清楚病害。”王遠平說。
“寧可十防九空,不可防失萬一” 這是王遠平的工作信條。每當對西溪大橋進行日常養護檢查的時候,對于他來說,只有“證明題”,沒有“選擇題”。他總會“漫步”高空,實地檢查,而不是站在橋面用望遠鏡“遠觀”一下,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更好地、更直觀地了解大橋的真實情況。正是因為他對工作認真負責的精神,避免了一次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在2014年的一次橋梁檢查中,王遠平發現西溪大橋畢節岸右側支座螺栓斷裂,他立即向單位匯報,并第一時間,帶著其他的工友在大橋兩邊設立警示標志,對交通進行管控。最終,在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幫助下,增加了支座,消除了隱患。
“王哥真的很細心,每次對橋梁進行養護檢查的時候,總是要親自上。”黔東南公路建設養護有限公司的陳紹定如是說。
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這20年間,無論是橋面排查、伸縮縫清理,還是坑槽修補、警示標牌更換,亦或是高空養護檢查,他總是努力地把每一項工作做好。20年如一日,連續奮戰在橋梁養護第一線,累計檢測橋梁1000余座,高空作業 400余次……實踐經驗的點滴積累,讓王遠平從一個普通的橋梁養護工,變成了創新工作者。新材料“修復王水泥”的應用、太陽能附著式輪廓標的應用,一系列新材料、新理念、新設備,都在西溪大橋上得到應用。
“管理局優秀個人”“段先進工作者” ……在數不清的榮譽面前,王遠平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看雜志,讀期刊,在橋梁養護創新方面殫精竭慮,不舍晝夜。針對冬天的大方橋面易結冰這個現象,他準備引進凝動預警裝置。當橋面結冰時,預警裝置就會自動報警,提示司乘人員橋面結冰,注意安全,減速慢行。
“王遠平在橋梁養護創新方面有獨到的見解。”大方公路管理段李生富對他的評價。
今年,大方公路管理段按照畢節公路管理局黨委、大方縣委的決策部署,以公路管、養為中心,以三個服務為己任,全面提升管理服務水平,積極打造“暢、安、舒、美示范路”,推進大方公路事業高質量發展。這讓王遠平更加堅定了養好橋梁、管好橋梁的決心。“我將進我所能,養好、管好橋梁,為人民群眾出行提供更加舒適的出行環境。”王遠平堅定地說。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在西溪大橋橋頂“漫步”的王遠平,看著來來往往的車輛,笑得坦然。(文/圖 郭雨田)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王遠平 大橋 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