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一定來光顧我們的網店啊!”
“90后”第一書記的致富夢“我正在幫老鄉摘辣椒,咱們下午再聯系。”電話那頭傳來李洋匆忙的聲音。
李洋,“90”后小伙,全國工商聯派駐貴州省織金縣民族村的第一書記;在皖北長大,在北京工作,而今在西南山村駐扎下來。
辣椒是民族村傳統種植業,在全國工商聯的幫扶下,今年全部有了銷路。李洋告訴記者,重慶一家連鎖餐飲企業將民族村今年產出還未銷售的20噸辣椒,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全部收購了。之所以要第一書記親自上陣摘辣椒,是因為“今天晚上第一車辣椒就要起運到重慶,我也要跟著一起去,做好對接工作。”李洋告訴記者。
對于辣椒,李洋是又愛又恨。愛的是它能夠幫助老鄉們致富,恨的是剛到貴州,不能吃辣的他被辣椒“害”慘了。不過,而今駐村一年的李洋,已經完全適應了這里的生活。
民族村位于織金縣龍場鎮東北部,是該鎮人口最多、最為偏遠的鄉村。盡管在全國工商聯和愛心企業的幫扶下經果林、養牛、養豬、養蜂等項目陸續上馬,但想要迅速直接獲得效益尚需時日,這種規模化種養殖項目也不適合村民以家庭為單位進行操作。面對全村2914人只有2397畝耕地,人均不到一畝,且地塊零碎,傳統種植業的發展前景堪憂。
李洋盤算著,要想依靠有限的資源賺錢,就必須提高產品附加值。2019年年底,民族村全村脫貧出列,但怎樣能讓村民走上致富的快車道就成為李洋一年來日思夜想的主題。
李洋想到,在農村發展產業一是產品要有特色,二是要能快速銷售出去。因此,他和伙伴們利用漫山遍野的核桃樹開發出了核桃茶產品;又引進了西南地區營養價值極高的麒麟雞進行養殖。“雞苗脫溫后,下一步就可以讓村民分散養殖了;這個品種很名貴,一只雞就能賣三四百元呢。”李洋說,“當然,養殖麒麟雞的基礎投入還是在全國工商聯的幫助下協調解決的。”
產品準備好了,怎么賣也需要有所謀劃。為了讓特色農產品走得更遠,李洋想到的是更先進的手段——上網。但想要在網上銷售農產品并非易事,為此,李洋做了精心的準備。
首先是產品送檢,拿到規范的檢驗檢疫合格證;其次是注冊商標,“討瓦寨子”已經被商標局受理,李洋還親自為它設計了寓意工商聯幫扶民族村的特色logo;再次是開設網店。這一樁樁一件件,李洋都得是親力親為。“眼下,村里還沒有人懂這塊,我先干起來,有年輕人感興趣,我再教他們。”
這個月民族村的淘寶店就要全面上線了。“一定來光顧我們的網店啊!”李洋相信,只要見到收益,就一定會有人和他一起干。
除了眼前的致富路外,李洋還有著更加長遠的打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這一點李洋堅信不疑。守著村里的好山水,望著河對岸的貴陽,李洋想,總有一天路會貫通。他說,到那時候,民族村對于貴陽就相當于今天的十渡風景區對于北京一樣。
正是看到這一趨勢,李洋組織村民們組建了蘆笙舞表演隊,他希望將蘆笙舞這一需要觀眾參與的民族舞蹈發揚光大。“未來,我還想組織蘆笙舞大賽,讓這一演出為未來民族村的鄉村旅游加分。”
說起駐村扶貧攻堅的難點。李洋坦言:“缺人。”青壯年大都外出打工,中老年人對新生事物接受起來比較遲緩。為了改變村民的觀念,李洋每周四都組織集體學習,“不光學習政策、知識、技能,我還組織他們看電影,給他們講外面的世界。”村里的13名黨員干部,成為李洋重點培訓的對象。
還有一年李洋就要返回原來的工作崗位了。“我希望自己種下的幼苗能夠在民族村茁壯成長,如果有可能我還想再多干一段時間,把這些事情再深入推進一下。”李洋認真地說。
編輯:秦云
關鍵詞:李洋 第一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