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資訊
《百年巨匠·音樂篇》再現聶耳等六位大師家國情懷
中新網北京8月19日電 (記者 應妮)記者從《百年巨匠》攝制組獲悉,8月19日起,《百年巨匠·音樂篇》六位巨匠(黃自、賀綠汀、蕭友梅、聶耳、劉天華、冼星海)精編版將在央視音樂頻道播出。
19世紀末,西方音樂和樂器進入中國,對中國現代音樂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中國音樂不斷前行,從相對傳統保守的民族音樂走向現代、當代新音樂,涌現了一批以發展民族文化為己任的音樂家,用智慧觸動著音符,用生命撞擊著心靈。劉天華、聶耳、黃自、冼星海、蕭友梅、賀綠汀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們在很短的時期內,在非常艱難的環境下,依然展現了令人驚艷的才華,同時把個人才華和對國家的熱愛、對民族救亡的激情融合在一起,創作了大量傳唱不衰的音樂作品。
《百年巨匠·音樂篇》深入挖掘史料,還原歷史細節,講述巨匠傳奇,用視覺、聽覺等手段,多維度重現了近現代以來的動態音樂歷史大觀。通過音樂巨匠的人生傳記,深層次探討我們如何堅守傳統,在堅守的基礎上又如何發展創新。
鑒于音樂篇6位巨匠的影像資料非常缺乏,《百年巨匠》音樂篇總導演陳真并不依賴原始影像,而是努力營造全新的藝術空間。“如果以西方音樂家創作等身的成果來衡量,聶耳、冼星海們也許不能與之比肩,但中國音樂巨匠為民族而歌,為時代而歌,他們承擔了音樂家應該承擔的歷史責任和使命,因此他們就是大師。”陳真希望讓《百年巨匠》音樂篇與今天的現實產生對話,“這就是我認識的《百年巨匠》:他們是誰,他們在今天有什么意義。”
陳真表示,《百年巨匠》的拍攝是一項嚴肅的藝術活動,觀眾應該通過藝術作品去了解這個藝術家。通過對巨匠作品及其音樂旋律的特點,再去追尋音樂背后的大師人生和他所處的時代。這樣做的目的首先在于讓今人能認識到,近百年前中華民族也有一批優秀的音樂家,他們創作出了膾炙人口、藝術成就極高的音樂作品。“今天,如果我們沒有深入地了解他們,甚至忽略他們,那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缺憾。‘音樂篇’就是來彌補這個缺憾的。”
《百年巨匠·音樂篇》執行導演尹韜說:“堅韌、嚴謹、擔當、刻苦、激情四射、家國情懷,巨匠就是這樣。拋開巨匠的政治、學術身份,從人的角度想,從人的角度講,他們是怎么成為巨匠的,這樣的‘成功學’樣本才可以久遠。就像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映照——如果要講本片怎么拍的話,作為導演我覺得如果能實現這兩個字,就算達到目的了。”(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音樂 巨匠 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