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圖說新聞 圖說新聞
簡陽市:奮力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
今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簡陽市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以昂揚姿態接續奮斗,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扎實推動脫貧攻堅各項目標任務落地落實,奮力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確保與成都市同步高標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鄉親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荷橋村風貌。谷成斌攝
做大“骨架” 堅持“補短板”與“慮長遠”相銜接
近年來,荷橋村依托山、水、林、田、湖、村莊為一體的優良生態本底和家風文化資源,建設旅游環線道路補齊基礎短板,規劃打造具有鄉愁記憶的精品林盤推動農商文旅融合發展,實現了從貧困村到特色旅游名村的蛻變,獲得了2019年度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示范村。
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準確判斷和把握形勢,如何做大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骨架”呢?簡陽市堅持“補短板”與“慮長遠”相銜接,荷橋村只是一個例證。
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補齊補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短板,實施發展短板提升工程。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特色鎮(街區)建設和林盤保護修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提升為重點,深入實施農村“884”工程,努力實現鎮(街道)層面“一連七有”、村組層面“五通三有”和“四個消除”,全面提升鄉村的“顏值”和“氣質”,描繪公園城市鄉村新畫卷,不斷提升農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同時,堅持規劃引領,探索構建“以城帶鄉、以鄉助城、共建共享”的新型城鄉發展體系,實施全域鄉村規劃提升工程。按照“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完善“統籌全局、分級落實”的全域規劃編制管理體制,注重多規合一,促進城鄉功能和空間有機融合,推進全域全面鄉村規劃編制。目前,已完成《簡陽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等3個總體規劃、7個特色城鎮總體規劃、鄉村振興連片發展示范區規劃和30個村的規劃編制。
推動扶貧方式轉型,著力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在頂層設計、政策措施、重點工作等方面有效銜接,加快提升群眾自我發展能力,打好脫貧攻堅相對貧困“破局戰”。作為全省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試點縣(市、區),簡陽市按照省上“三個把握”(把握導向性、把握科學性、把握操作性)原則,在建立相對貧困人口的精準識別體系、建立相對貧困人口的科學監測機制、建立相對貧困人口的幫扶工作機制等方面積極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
云龍鎮晚白桃豐收。周雪攝
豐滿“血肉” 堅持“找路子”與“鼓腰包”相銜接
近日,云龍鎮龍潭村200余畝晚白桃陸續成熟,迎來了采摘高峰期。桃樹上掛滿了紅彤彤的果實,鮮嫩飽滿,看起來十分誘人。果農們忙著采摘打包、稱重裝車,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村民賀順亮也拉了一車晚白桃過來,以每公斤2元左右的價格賣出。“我種了30多畝晚白桃,收入至少能達4萬元。”賀順亮說,是“反租倒包”模式,讓他能夠租用合作社整合的地塊發展產業,實現增收致富。
什么是“反租倒包”模式?據云龍鎮有關負責人介紹,是將合作社管理的土地,按每畝1000元的低價返租給村民,土地租金和技術指導由合作社統一承擔;收獲時,按照市場價將晚白桃回收,統一銷售,保證返承包農戶的利益。“這既解決了村民資金不足、擔心銷路等問題,又降低種植風險,調動了積極性,確保村民收益最大化。”云龍鎮有關負責人說,現在除了入股分紅、務工收入,村民還能通過“反租倒包”模式,成為種植戶,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
產業發展是脫貧攻堅的主要抓手,而通過產業發展能否真正帶動農民持續增收致富,關鍵取決于經營主體與村民農戶之間能否建立起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近年來,云龍鎮本著生產經營規模化、標準化、規范化理念,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積極探索多方參加、互惠共贏的長效利益鏈接機制,打造集生態觀光、農業示范、旅游體驗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現代產業特色園區,形成“產、供、銷”一條龍服務,推進農業現代化轉型,帶動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要讓老鄉小康,就要實現“找路子”與“鼓腰包”相銜接,這是簡陽市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路徑。
產業是農業的根、農民的本、農村的希望。產業扶貧在增加貧困群眾收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實現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產業興旺通過構建特色鮮明、業態豐富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為鄉村振興打好堅實經濟基礎。簡陽市堅持以特色發展為方向,高舉“生態旗”、打好“綠色牌”,念好“優、綠、特、強、新、實”六字經,以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為引領,突出重點示范、連片發展,推動6大優勢特色產業全產業鏈融合發展,夯實3大先導性產業支撐,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高質量產業發展中促進產業扶貧與產業興旺銜接。探索建立“產業園區+公司+貧困村+貧困戶”減貧帶貧機制,統籌使用扶貧產業幫扶基金,已規劃建設覆蓋面積231平方公里的扶貧產業功能區,發展扶貧產業30.8萬畝。
改革是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不竭動力。簡陽市以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為牽引,全面推廣“四合一”改革,完善“3+N”集體經濟增收模式,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健全財政支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探索設立鄉村振興發展基金,不斷激發農業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2019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9元、增長10.5%;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10102元、增長6.5%。
塑好“靈魂” 堅持“富腦袋”與“富口袋”相銜接
楊家鎮常家坪村是省定貧困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84戶283人,其中63戶缺技術致貧,2017年實現村摘帽、戶脫貧。為提高脫貧質量,該村駐村工作隊聚焦貧困對象差異化發展需求,積極探索“靈活報名+送教上門+就業推薦+維權服務”的全覆蓋培訓精準扶貧新模式。不僅如此,還依托于“三美示范村”建設,重點打造道德講堂、農村文化廣場、民風廊和文化廊,組建了腰鼓隊、舞蹈隊等文藝隊伍,建立了常家坪家鄉微信群,在六一、中秋、重陽、春節等節日開展豐富多彩的各類文化活動,讓文化扶貧融于生活,提升生活品質,成功創建2018年四川省“文化扶貧示范村”。
扶貧先扶志,扶志必扶智。常家坪村的實踐成為簡陽市堅持“富腦袋”與“富口袋”相銜接的一域印證。
“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要將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增強自我發展意識。”“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文明鄉風、良好家風和淳樸民風就是引領鄉村振興之“魂”。促進扶志扶智與鄉風文明銜接,簡陽市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深入挖掘優秀傳統農耕文化蘊含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規范,積極開展講文明、做貢獻、樹新風活動,用先進文化武裝農民頭腦,提升農民精神風貌;深入挖掘脫貧攻堅先進典型,總結推廣扶貧扶智成功經驗,充分發揮榜樣的引領示范和帶動作用,讓貧困群眾學有榜樣、行有示范,營造脫貧光榮、勤勞致富氛圍,激發貧困群眾脫貧奔康內生動力。
樹立的文明和諧新風尚,描繪出一幅幅美麗鄉村新畫卷。2019年,貧困戶家庭年人均純收入10102元,較2016年提高6674元。2016年以來簡陽市連續4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脫貧攻堅先進縣(市、區)。
脫貧攻堅是鄉村振興的基礎,鄉村振興是脫貧攻堅的動力,二者相輔相成,互為因果,互補互助,不能顧此失彼。如何做好脫貧攻堅“后半篇文章”,寫實鄉村振興“前半篇文章”,簡陽市正在積極探索,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堅決奪取收官之戰全面勝利。
今年是大考之年,脫貧攻堅、全面小康必須考出好成績。如今,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到了最關鍵的時候,考出好成績,走出具有簡陽特色的鄉村振興路,緊緊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堅持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唯有科學作為,真抓實干!(曹禮芹 江希)
關鍵詞:奮力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