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畫界雜志>2020年第四期
從水墨齋到謇顏軒
謇顏軒-冉繁英--自署
我喜愛書法40多年,記得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曾給自己斗室起了個齋號“水墨齋”,當時的含義一是用墨如用水,體現一個用墨的量,另一層意思就是惜墨如金。因當時家境很困難,買一支筆可用二年,買刀紙每張都可重疊用墨上百遍。而墨更是尤為寶貴,最便宜的墨汁也要計劃著用。所以,就逐漸往墨里兌水。重復在宣紙上的字是一層壓一層。深的、淺的、濃的、淡的,組合疊層,非常有趣味。還有漲墨和維度變化。退休后的墨象書風跟那時的練習方法也有關系。水墨齋伴隨著、鞭策著、滋潤著我臨帖30多年,至今臨帖方式仍沒改初衷。但退休后的心境和學習理念有了變化。一個偶然機會得到了于右任的正氣歌碑帖和顏真卿大唐中興頌碑帖。從二碑的點線用筆上深得一理,當時眼界、思路大開,書法點線就是要追求用筆上的“滯澀”之力,在停和慢行中慢慢推進點線,正如林散之草法中的用筆,有拖泥帶水之勢。像傅山的“四寧四毋”書法理念一樣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也改變了我以前對書法“流暢”二字的理解,“流”字是書家用筆之大忌。學顏行書40多年,為了記住這一刻,齋號改為“謇顏軒”,“謇”字其意是敬顏真卿剛正不阿、忠貞直言,也是表示在用筆上的“滯澀”。如同人說話時的口吃一樣的重復,一個字無規律的重復多遍,越重復聲越厚力越大。書法點線的追求也應如此,“滯澀”之行筆看似費勁、就像焊接點線一樣徐徐向前推進,層疊不盡,厚重中有勢來不可擋、勢去不可遏之意。這樣的點線有質感。如能結合顏真卿《爭座位帖》中的用筆,似流淌的鐵水,其點線質量更好,氣象更大,會更有深層意義。
水墨齋 王金復 刊
冉繁英:中國書協理事、國際交流委員會委員,書法培訓中心教授、評審委員會原委員,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評審委員,天津師范大學藝術系客座教授, 天津市文化廣播影視局藝術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天津市書法家協會原秘書長。作品曾獲第四屆全國楹聯書法展全國獎,入展首屆全國書法“蘭亭獎”;獲首屆中韓公務員議員書法獎、 全國“孺子牛杯”書法展金獎、首屆華北五省書法獎、第二屆華北五省書法獎、首屆中國天津書法藝術節“全國百家精品展”;入展全國第三屆刻字展,全國第二屆、第三屆正書大展,首屆、第二屆中國書協會員優秀作品展。
編輯:畫界-邢志敏
關鍵詞:書法 點線 水墨 用筆 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