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 聞 >原創
中德科技合作論壇在青島舉行 萬鋼出席并講話
人民政協網青島8月13日電(記者周麗燕 位林惠) 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山東省政府主辦,青島市政府承辦的中德科技合作論壇13日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論壇采用“現場+視頻”會議形式,來自兩國政界、科教界、工商界人士和專家學者,圍繞“共克時艱、面向未來—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中德科技合作”主題開展深入討論,探索新形勢下中德兩國科技合作、人文交流的新路徑、新模式。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中德對話論壇中方主席萬鋼出席論壇并講話,中德對話論壇德方主席、德國前聯邦教研部部長沙萬視頻致辭,中德友好協會會長、中國前駐德國大使史明德,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宋軍出席,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致辭,山東省副省長凌文,山東省政協副主席趙家軍出席,青島市政協主席楊軍主持。
萬鋼在講話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威脅各國人民的生命和健康,阻礙和遲滯了全球經濟發展,同時也正在推動全球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各領域的思考和重構。我們召開中德科技合作論壇,就是要共克時艱、面向未來,目標就是本著尊重科學、尊重事實、增進互信的理念,團結互助、危中求機,探索面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的方向。中德作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國,兩國加強合作具有超越雙邊范疇的深遠意義。我們要團結互助,共同應對疫情的挑戰;齊心協力,共同推進國內和國際經濟大循環;危中求機,攜手推動面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面向未來,著力推動青年科技人員的交流合作。相信有各位政界人士、專家學者、行業精英,特別是青年朋友們共同攜手努力,定能共克時艱,推動中德科技合作上升到新的高度。
沙萬在致辭中說,中德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將德中兩國緊密聯系在一起。新冠肺炎疫情是時代的轉折點,它以一種非常特殊的方式告訴我們,所有人彼此關聯,科學、文化和經濟領域的合作,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寶貴。“危機”一詞預示著危中有機,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將危機轉化為機遇,這對于恢復經濟、重建社會極為重要。危機時期也是革新時期。我們要把在危機中獲得的經驗應用于革新,在合作中革新。我們要更加重視中德青年學者交流,共建中德青年科學院,不斷開拓兩國合作新空間。
王清憲在致辭中說,青島有幸作為承擔中德“快捷通道”包機任務的城市,為中德共同抗擊疫情貢獻了力量。圍繞搭建中德科技合作交流的友誼之橋,提三點想法。一是加強工業互聯網全產業生態合作,推動中德兩國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共同發展。二是加快建設中德青年科學院,加強中德人才合作交流。三是用好青島中德“國際客廳”,誠摯邀請更多德國企業、商協會、頂級人才入駐“國際客廳”,通過青島走向沿黃流域、中國北方乃至更廣闊地區,推動中德碰撞出更多科技合作的火花。
論壇設置“疫情防控下的中德合作”“構建中德兩國青年科學家交流平臺”“面向未來的科技合作”三個議題,19位相關領域代表作了發言。
山東省科協主要負責同志,青島市政協副主席卞建平,市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論壇。
編輯:王亦凡
關鍵詞:中德 論壇 科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