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教育·資訊 教育·聲音 教育·實踐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長·導航

首頁>教育>教育·思想

整治“超級中學”營造均衡發展的教育生態

2020年08月12日 09:36 | 作者:唐江澎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當前,引發廣泛爭議的一些省市“超級中學”教育現象,應引起高度重視,建議盡快出臺政策,明確發展導向。

所謂“超級中學”,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高中名校,具有三條突出特征:一是以跨地市“掐尖”招生為主要手段,聚集優質生源;二是以“清、北”升學人數為主要標志,打造學校品牌;三是以強化應試為教育模式,在復制中擴大辦學規模。“超級中學”“尖子生掐光、好教師挖光、清北指標占光”,直接導致區域教育生態的整體惡化和教育水平的整體降低,弊害很大:

拉大了區域內基礎教育發展不均衡的差距。一所學校挺出來,一批學校倒下去;數所“超級學校”的強勢崛起,總伴隨著省域內諸多地市學校辦學境況的雪上加霜。一些省市對“超級學校”發展默許、支持的政策,與對促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的聲稱自相抵觸,熱門高中越來越熱,優質學校越來越少,薄弱高中越來越多,市域之間、校際之間、城鄉之間教育差距越來越大。有不少省份考取清華北大人數的80%以上,集中在三至五所甚至一兩所“超級學校”之內,許多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發展起來的歷史名校在此背景下生源、師資流失,質量嚴重下滑,輝煌多年的“縣中模式”整體消解。讓每個縣區都有一所好高中,已經成為不少省市人民群眾對美好教育的夢想!

加劇了“上好學預期”與“優質資源稀缺”之間的矛盾。有的“超級中學”還與跨區域校外補習機構聯手建立生源輸送通道,形成事實上的利益鏈。家長為孩子上“超級中學”,支付了昂貴的教育成本;學生為上“超級中學”,背負了超限的競爭壓力。在一些省市內,“超級中學”比這個省市的名牌大學還要少,上“超級中學”比上“雙一流大學”更難,而且越是“超級中學”現象嚴重的省市,“上學難、上好學難”的矛盾就越突出。這種由公共政策與管理失措導致的資源稀缺性、競爭激烈度,彌散開來加劇了社會成員群體性的教育焦慮。

強化了“分數至上”的評價導向與輿論氛圍。“超級中學”高高豎起的清北排行榜,事實上已經成為社會關注辦學成果的集中點、評價教育質量的刻度儀,在這一不斷強化、功利而現實的教育導向面前,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被矮化,全面發展的要求被窄化,諸多教育改革的舉措遭遇了落地、落實的重重阻遏。

“超級中學”現象屢禁不止,問題在學校,根子在政府;地方政府教育政績觀的偏失與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對高中跨地市招生的默許與不作為,是“超級中學”野蠻生長的根本原因。要從源頭上根治,有必要像整治課外補習機構一樣,多方聯動,開展集中專項整治,以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特提出如下建議:

公平招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并出臺具體的“實施辦法”,明確政策邊界、實施細則。在實施義務教育“公”“民”統招時,建議不留政策死角,明確嚴禁義務教育以各種名義(包括但不限于創新實驗、超長教育、特色教育)跨學區招生;明確嚴禁高中階段跨地市招生,要求各省制訂促進高中縣區范圍招生的時間表,以重振“縣中”教育,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專項整治。明確省級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為專項整治的責任主體,明確具體的整治目標。借鑒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治的機制與經驗,由國家層面相關職能部門牽頭開展“亂招生”專項整治。

治理問責。對高中跨地市招生問題突出的省,進行教育生態治理問責。對一流高校生源過度集中在三五所高中的省市,采用減少指標分配的預警方案,探索促進省域內地市高中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的機制。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江蘇錫山高級中學校長)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教育 超級中學 整治 發展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久久夜夜潮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 亚洲精品综合在线影院 | 亚洲h动漫在线 | 日本最新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日韩AV中文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