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政策解讀 時評 人物 三同 典型案例

首頁>扶貧>資訊

“扶貧鵝”讓衛星村響起“幸福歌”

2020年08月06日 12:29 | 來源: 新華網
分享到: 

新華社哈爾濱8月5日電(記者王君寶)紀文化戴著手套,還沒從自家院落走出,就遠遠對黑龍江省綏化市綏棱縣泥爾河鄉衛星村駐村第一書記馬權,揮手打招呼,雙眼笑成一條縫。

身材瘦小、身上沾著泥土的紀文化一點不吝嗇笑容,今年已經50歲了,但看起來比實際年齡還小一些。而4年前,這個漢子愁容卻總掛在臉上。

2016年,紀文化的父母雙雙患病,單身的紀文化孤身一人在外打工,“一年賺兩萬多元,年底回家換成一兜子藥”。紀文化欠了債,成了貧困戶。

紀文化所在的衛星村位于綏棱縣南部,村集體經濟薄弱,基礎設施落后,常住人口少。2016年村里74戶貧困戶人均年收入不足2500元。

2017年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企業管理協會秘書處專項課題調研組組長馬權,被派駐到衛星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前期調研后,我們決定先通過勞動強度小、成本低、技術門檻不高的家禽養殖,帶動貧困戶脫貧。”紀文化的生活有了轉機。

駐村次月,馬權和同事們確立了“村集體集中養+貧困戶分散養+專家指導+回收”的養鵝產業模式,隨后在9天時間里驅車4000多公里,對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市等地多家大型養鵝廠進行調研,還專門聘請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養鵝專家進行技術指導,確定鵝的品種。

當年,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通過扶貧專項資金購入1萬只鵝雛,按比例發放給貧困戶,養成后再以每斤10元的價格保底回收,市場價高于10元時,由村民自主銷售。

那年紀文化沒有外出打工,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養了1000多只鵝。

“過去看父母養,覺得沒難度,沒想到自己剛開始養鵝就死了好幾百只。”由于缺乏經驗,紀文化的遭遇在村里不是孤例。

馬權介紹,當時由于運輸途中遇高溫天氣,不少鵝雛生病,工作隊連夜請來專家會診,挨家挨戶教村民用針管喂水喂藥,最終避免了鵝雛大面積死亡。

2017年10月,紀文化的鵝出欄,賺了2萬多元,雖然和外出打工差不多,但他覺得“這條路能行”。在馬權和同事們的帶動下,衛星村的貧困戶養鵝規模越來越大。

今年紀文化養了2萬多只鵝,在自家房子旁邊租了足球場大小的場地建立鵝舍,娶了媳婦還了外債,“現在父母的醫藥費肯定不是問題了,光去年就有好幾萬元進賬呢。”

不僅是養鵝產業,這幾年在工作隊的幫助下,衛星村有了7.88公里的混凝土道路和數百盞太陽能路燈,有了二層樓的多功能村民社區服務中心和約1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廣場,村容村貌煥然一新。2019年衛星村實現脫貧摘帽。

為鞏固脫貧成果,壯大村集體經濟,工作隊去年調整扶貧產業方向,建設了光伏發電站,今年還建設了水稻催芽工廠,讓脫貧戶持續增收。

“能參與扶貧工作,是我的榮幸,只要有需要,我就要在這里站好崗。”馬權說。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衛星 文化 養鵝 扶貧鵝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婷婷丁香五月天婷婷 | 特黄国产禁在线观看 | 中文亚洲欧美乱码在线观看 | 思思热精品在线8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看片一国产 | 亚洲综合国产偷自区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