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公益>社會責任
殘疾人索南本:五谷畫繪就脫貧新篇章
“什么是五谷畫?”這是許多聽到索南本事跡的人的第一反應。
“在我們藏族地方習俗中,為了祈盼五谷豐登,家家戶戶都會用青稞、小麥、油菜籽等糧食拼湊出彩色圖案來供奉神明,我們那里把這樣的圖案叫做‘五谷畫’。”
索南本今年42歲,來自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是當地一家五谷畫公司的創始人。對于索南本而言,五谷畫是他和員工們的安身立命之本,勤勞致富之路。
第一次接觸五谷畫,是他20多歲被診斷為神經性耳聾之后。
“當時患耳聾特別突然,像是一道晴空霹靂,它把我所有的工作生活計劃都打亂了。”一時找不到工作的索南本開始陷入低谷。
閑在家里沒事做,索南本就開始拼湊五谷畫消磨時光。“我花了3天時間,用玉米和麥粒,粘出了一朵鮮艷的葵花。沒想到親朋好友們都很是夸贊。”索南本決定嘗試用五谷畫掙些錢養活自己。
“這是一門非遺手工,文化底蘊深厚。制作時要經過描圖、鑷取、粘貼、上漆等過程,讓制作者感受到藝術之美與工匠精神,有手藝人的成就感,能重新認識到自己的價值。”索南本說。
最簡單的五谷畫,一個人完成也要兩三天。一粒粒挑選、粘貼糧食的過程,就是一個修身養性的過程。
用幾百上千顆豆子制成一幅五谷畫,磨人費力。從熱愛到練就熟練的技藝并不容易,逐漸摸索出嫻熟的五谷畫制作技藝,索南本用了整整7年。
“失敗了多少次已經不記得了。防臭、防蟲、防潮、熱脹冷縮、保存和裝裱,每一個步驟都要一次次試驗。”7年時間,索南本沒有賣出過一幅畫。
索南本決定“主動出擊”。“2014年,我拿著兩幅已經裝裱好的五谷畫,去鄉政府找鄉長,鄉長看了直點頭,說要給我提供扶持,還建議我在縣城租間房子,作為五谷畫的銷售點。”索南本知道,轉機和希望來了。
索南本的第一單生意賣了6000元,這筆錢對于7年沒賣出一幅畫的他來說,算是筆“巨款”。
2015年,在青海省尖扎縣政府扶持下,索南本正式注冊了公司和扶貧就業基地,專門從事五谷畫制作及研發。如今,已經有27名殘疾人和貧困家庭的員工加盟公司。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失聰的男員工,他只能用手勢溝通。剛來的時候,做得很慢,但他的認真和細致,深深打動了我。”索南本說,今年,公司計劃在尖扎縣為130名殘疾人及貧困婦女開展培訓,并安置其中的20位學員在公司就業。
2019年下半年,索南本在縣文體旅游廣電局申請的關于非遺宣傳巡展活動的批復終于下來了。“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個事情一直是自己渴望完成的一項重大工作,如今終于得到了相關部門的批準,這個心愿能實現了。”索南本喜笑顏開。
雖然距離活動舉辦的時間還有些時日,但對于索南本而言,這次機會難能可貴,他掰著手指算著日子。活動開始的第一站,展臺前人頭攢動。很多行人為他的作品豎起了大拇指,“以前見過類似這樣的作品,但不知道這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雖然公司已經走過了5個年頭,但是自己對這份事業的熱情卻絲毫不減當年。我想非遺文化貴在傳承和發展,而傳承和發展卻離不開這點點滴滴的宣傳。”索南本說,很幸運趕上了這樣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他可以帶領更多的殘疾人和貧困戶不再依靠“等靠要”,而是靠自己的雙手不懈奮斗,日子就會過得越來越好,越來越紅火。“希望以后能讓更多人認識到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殘疾人 索南本 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