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抗洪保糧有新招 “飛地”育秧搶農時
新華社南昌7月30日電(記者 姚子云、熊家林)贛北鄱陽,產糧大縣,當前正是“雙搶”時節。
一場洪水導致早稻受損,糧農搶種晚稻,以減少損失。四面環水的“島鄉”昌洲鄉災情較重,15個行政村、23平方公里受淹。昌洲鄉董坪村58歲的村民董書旺正在為秧苗發愁——洪水淹島無地育秧,等洪水退去,時令又趕不上。
“老董的煩心事,正是我們著力要解決的問題。”昌洲鄉黨委書記李愛國說,鄉里準備了上百臺排澇設備,拉好了專用電線,只等圩堤外昌江水位降到安全水位,就進行排澇工作。
為解決秧苗問題,鄱陽縣農業農村局選取縣里3個水肥條件良好的縣級秧苗代育點,進行工廠化異地育秧。記者透過珠湖農場的玻璃溫室大棚看到,農民正將秧盤搬上流水線。大棚內,智能化育秧苗床、水肥一體化噴灌系統等一應俱全。
“智能化工廠育秧,能提高種子發芽率,增加出秧量。”珠湖農場相關負責人黃堅說,農場已育好足夠近萬畝水田使用的秧苗,盡可能為糧農搶回一些時間。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一些洪水退去的鄉鎮,提前育好的秧苗已經栽下。在鄱陽縣謝家灘鎮,記者見到正忙著打電話協調人手的種糧大戶潘梅火,他身后的農田里拖拉機轟鳴作業,來回翻耕土地,旁邊平整好的田地上,農戶操作插秧機栽下一行行秧苗。
“家里1700畝早稻被淹了1100畝,現在是搶種晚稻的關鍵時期,好在秧苗來得及時,已經補種了600多畝。”潘梅火說。
鄱陽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張鵬說,洪水退到哪兒,秧苗就補種到哪兒,縣里不僅為受災農戶免費提供秧苗,還協調對接好農機社會化服務,幫助農戶搶農時。(完)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秧苗 育秧 農時 抗洪 保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