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資訊
甘肅嘉峪關民間藝術融和“翻新” 由走街串巷到舞臺綻放
中新網蘭州7月28日電 (記者 劉玉桃 李亞龍)“將地蹦子與霸王鞭這兩種民間藝術結合在一起,按照舞臺表演形式重新設計隊形,利用道具、服裝優勢,改編成了舞蹈。”甘肅省嘉峪關市文化館藝術總監李秀娥表示,“讓田間地頭、走街串巷的社火表演在舞臺上綻放光芒,展現它另一種美,引起大眾對它的關注。”
盛夏時節,甘肅省嘉峪關20多位退休人員,練習、演繹由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地蹦子與霸王鞭結合,創編出的新舞蹈《歡天喜地慶豐收》。
地蹦子又叫“老社火”、“秧歌子”,是流行于當地民間的一種古老的集體舞蹈,并于2011年入選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而文殊霸王鞭則是嘉峪關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多用于節日期間的社火表演。如今,地蹦子和霸王鞭脫去“土味”,從走街串巷的社火表演演變為舞臺上的舞蹈形式,吸引更多的人關注并參與進來,促進民間藝術傳承與發揚。
歡快的節奏,不斷變換的隊形,《歡天喜地慶豐收》的編導之一李秀娥介紹說,地蹦子一般是十字步扭動,霸王鞭更傾向于健身,是集體育、體操、舞蹈為一體的表演形式,所以這兩個舞種形式上是不同的。
李秀娥稱,將田間地頭的藝術搬到舞臺,既要有觀賞性,也要有藝術性。經過研究商討,創編過程中,他們將地蹦子作為舞臺的亮點,推敲每一個動作,進行改進。“霸王鞭動作為擊打肩部、關節、腰部等,相對簡單、單一,我們在原來基礎上深化,融入一些跳躍的動作,讓動作更加夸張、多樣化,這樣舞臺表演更加豐富。”
日前,《歡天喜地慶豐收》在“舞蹈世界”首屆全國網絡舞蹈大賽暨“舞蹈世界”第四屆中外電視舞蹈大賽選拔賽中,入圍第三批作品。
李秀娥說:“沒想到傳統的古老藝術搬到舞臺,會得到觀眾認可。通過這樣的方式,也是讓大眾對傳統非遺有更多的了解,也希望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學習推廣。”目前參加表演的人都是來自企業、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共有26個人。
如今,很多人慕名而來,學習這種“社火舞”。“以前我印象中覺得地蹦子、霸王鞭就是社火,逢年過節在大街上表演,怎么會搬到舞臺上,看了他們的表演覺得很好看,挺有意思,民間藝術也可以在舞臺上綻放光芒。”舞蹈愛好者劉暢她說。
今年73歲的馬聚文是嘉峪關地蹦子非遺傳承人,他說,以前農村文化活動較少,農閑時人們喜歡聚集起來,跳一跳。現在年輕人不喜歡“老東西”,通過編排,讓古老藝術重放光芒,讓傳統文化流傳下去。(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舞臺 表演 蹦子 舞蹈 嘉峪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