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教育·資訊 教育·聲音 教育·實踐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長·導航

首頁>教育>教育·聲音

陳昌鳳:以新新聞觀推進媒體融合縱深發展

2020年07月28日 17:30  |  作者:王鏡榕  |  來源:中宏網
分享到: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近日召開。會議強調,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牢牢占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

陳昌鳳_副本.jpg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常務副院長陳昌鳳

日前,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常務副院長陳昌鳳就相關話題接受本網專訪。

開啟媒體融合歷史新階段

中宏網記者:從某種角度,人類的傳播史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媒體融合史,您如何解讀十四次深改會推進媒體融合的現實針對性以及可資借鑒的歷史經驗?

陳昌鳳:第十四次深改會重點提出并就推動媒體融合提出若干意見,是在國際國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的大背景下指出的未來重要戰略和目標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場合傳遞了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一系列政策信息,并歷史性地首次以極高規格的會議研究出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政策文件。因此,第十四次深改會的意見,也具有將媒體融合戰略持續推進下一個階段的標志性意義。

人類的傳播是在不斷的融合中演進的,進入互聯網時代這種融合有了質的飛躍。在此背景下,中國高瞻遠矚,從國家戰略、政治戰略層面定位媒體融合目標、推動媒體發展。第十四次深改會又開啟了媒體融合的歷史新階段。

在2013年8月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及"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手段創新,就是要積極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難題的新舉措新辦法,特別是要適應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的新情況,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占領信息傳播制高點。"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關于"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提出了"整合新聞媒體資源,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要求。2014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媒體"融合發展關鍵在融為一體、合而為一"。2018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進一步提出"要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2019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再次深刻分析全媒體時代的挑戰和機遇,明確提出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重大要求:"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使主流媒體具有強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

歷史地看,歷次媒體技術推動的融合發展,都不只是形態的變革,融合推進傳播內容、渠道革新,更重要的,融合是在構建新型的傳受關系,并革新新聞與傳播的理念和思想,拓展新聞與傳播的哲學觀。

服務媒體融合戰略科研攻關

中宏網記者:結合清華大學近年來在媒體融合相關領域的探索實踐和成果,您怎么看待近年來我國媒體融合所取得的突出成績及主要經驗?

陳昌鳳: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在教學和研究領域、在社會服務方面,近年都緊密聯系媒體融合的戰略開展工作。學院在本科層面開設了融媒體傳播專業,在碩士層面與美國南加州大學工程學院、傳播學院合作開展"數據傳播"國際雙碩士項目,在清華大學開展跨學科教育項目,最早開設新聞編程、數據科學系列課程;在研究方面大力開展新科技時代的中國特色新聞學、智能傳播與新科技應用傳播等方面的研究,承擔相關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攻關課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課題,取得了一些產學研一體化的突出成果;在社會服務方面,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一直致力于與媒體一線、與網絡管理部門、各部委信息發布與新媒體運用方面等提供各種專業服務。

關于我國媒體融合領域的成就,應當說是相當輝煌的。我在拙著《媒體融合:策略與案例》一書中有一些介紹。2014年8月18日中央出臺《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至今已有5年,五年來媒體融合作為國家戰略在深入推進。人民網發布的《2019全國黨報融合傳播指數報告》顯示,黨報的網站開通率達93.4%,聚合新聞客戶端和微信平臺的入駐率均超過80%,76.1%的黨報建設了自有新聞客戶端;73.5%入駐微博平臺;半數黨報開通了抖音號。不僅如此,目前媒體融合正在向縱深方向推進,傳統媒體演進而來的融合媒體,已經成為生產者、用戶最重要的溝通介質。

數據化、移動化、智能化融媒變局

中宏網記者:結合十四次深改會的有關會議精神,您對當前推進我國媒體融合面臨的突出問題和瓶頸怎么看?

陳昌鳳:中國媒體融合創造了嶄新的局面。當今技術進入數據化、移動化、智能化時代,新聞傳播也在變革,媒體面臨巨大挑戰。

首先,如何適應信息生產主體的改變?一是任何一位互聯網用戶都可以成為信息生產者,據統計,中國8億多網民中自媒體工作者超過260萬人,各類自媒體號總注冊數約3155萬,其中微信公眾號超過2000萬。二是智能技術正在提出一個新的命題——在算法結構的數字邏輯和技術邏輯下,信息生產者成為能動的算法適應者和使用者。三是人機傳播廣泛運用,機器逐漸承擔人類的工作,人與機器之間的傳播也會建立和影響社會關系。在自然語言處理和自然語言生成技術興起的背景下,機器不再僅僅扮演輔助交流的"媒介"角色,也開始成為動態參與傳播的主體。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堅持以人為本?這是新時代的新問題。

第二,如何調整變革中的信息內容形態?新聞不再獨領風騷,旅游、生活、汽車、金融、房產、創業、科技、美食、動漫、文化等成了自媒體十大熱門內容;短視頻、動圖、直播等受青睞,音頻自媒體異軍突起,短視頻爆發式增長,生產流程也不同于傳統時代的采寫編評播制攝,超過80%的自媒體人每天的工作內容是尋找素材、寫文章、排版等"創作"。截至2019年1月,抖音用戶總數突破8億,日活躍用戶突破2.5億,日視頻播放量超過10億次。最近在美國舉行的Knight基金會支持的"21屆國際在線新聞研討會"上,竟然還有一個是如何使用抖音(Tik Tok)做新聞的工作坊,美國主流媒體都重視使用抖音了!傳統媒體怎么做?

第三,如何運用平臺化媒體載體?信息傳播載體也在變革,整合各種資源,可以多來源匯聚內容、多媒體生產制作、多渠道發布內容、平臺化對外服務,業務節點化、數據云存儲、資源共享并可擴充。聚合型信息平臺、垂直類新聞應用APP等,如何建設好、運用好、管理好?這是新時代的新任務。

第四,如何適應新型傳受關系帶來的媒體與社會各方面互動關系的變革?生產者、消費者正在融合,信息消費者結構、關注的內容也在變化,對媒體融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比如,由于人工智能技術在新聞傳播領域的廣泛應用,算法已經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處理個人生活、社交、職場信息不可避免的中介,算法已經成為一種文化。因此,我們需要關注內容生產者對算法含義與價值的理解,構建算法的文化意義了。有不少實證研究發現,算法分發的邏輯已經轉化為信息生產者的邏輯,其中的權力互動關系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算法開始影響生產者的行為,生產者由此對平臺的權力進行回應,用戶、平臺和算法之間得以形成相互依存的復雜關系,我們的媒體是不是準備好了呢?

未來傳播的技術邏輯與發展路徑

中宏網記者:這確實是一系列亟待回答的嶄新課題,那么,您對進一步推進媒體融合有何思考或建言?

陳昌鳳:未來的媒體融合,可以從互聯網的技術邏輯中有所借鑒。如果說互聯網的"上半場"是"物的邏輯",創新方向是通過時間空間的連接實現橫向規?;l展;那么互聯網的"下半場"則是"人的邏輯",通過個性需求的滿足實現縱向垂直化發展。技術基礎設施方面,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提供了穿梭時間和空間、跨越虛擬和現實的可能;而以算法推薦、機器學習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則力求滿足個性需求,提供智能化傳播的技術平臺;產品設計運營方面,媒介融合、"O2O"為代表的社群媒體打通多種媒體形態、連接線上線下,創造了粉絲經濟;而如視頻直播、知識付費等產品模式,則提供了場景化的內容生產和分輸到達,滿足了分眾化的個性需求。

未來傳播趨勢將會更加突出"人"的主體性因素,社會建構對于互聯網和傳播形態的發展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第一代互聯網應用實現了信息在不同時間和不同空間的連接,準確地說是"信聯網";第二代互聯網應用將虛擬空間和物質空間進行連接,所以稱之為"物聯網";第三代互聯網應用的可能方向極有可能是實現生物信息和計算信息的連接,將"人腦/人的智能"和"電腦/人工智能"進行連接,機器學習、可穿戴設備等技術的開發和運用都在朝這個方向進行,因此可以稱之為"人聯網"。由于"人聯網"時代的機器依賴于人工智能技術的開發,所以也可以認為是一種智能傳播的生態。從技術路線的方向來看,未來傳播的趨勢會越發匹配用戶的興趣愛好和個性需求,硬件層面的換代升級創新將會被軟件層面的產品設計創新所替代;從產業發展的方向來看,未來傳播的趨勢將會呈現進一步中心化的特征,雖然用戶需求被個性化、分眾化的滿足,但是卻無法脫離資本和市場邏輯,邊際成本和規模效應仍然是互聯網資本的主線;從政策管理的方向來看,未來傳播將會從虛擬落地現實,網絡空間與現實空間的重合度會越來越高,主權原則和法律規制將會漸成共識。

編輯:楊嵐

關鍵詞:媒體 融合 傳播 新聞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乱老女人视频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偷偷 | 日韩丝袜亚洲国产欧美一区 | 日本欧美亚洲另类 | 欧美日韩精品高清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国产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