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武夷六盤脈同博八閩塞上心相牽——福建政協統戰組織成員為“閩寧協作”增光添彩
24年,于歷史長河不過是一瞬。
24年,于寧夏發展卻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1997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福建省對口幫扶寧夏領導小組組長的習近平第一次考察寧夏,奠定了“閩寧協作”豐碩成果的基礎。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一個位于東海之濱,一個位于六盤山麓,相距2000公里。自此,福建與寧夏開啟了一場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接力長跑”,繪就出一幅改天換地的壯美畫卷。
畫卷中,福建全省各級政協組織、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等積極響應號召,奔赴寧夏,用生動的扶貧實踐為“閩寧協作”增光添彩。
■“爛泥灘”的春天
“現在有了‘今日偏城’公眾號,打開就可下單,糧油、果蔬、農資物品應有盡有,隔天就送到。”在寧夏西吉縣偏城鄉涵江村,村民們以前想都不敢想,幾年間生活會變得如此便捷。
涵江村是閩寧示范村之一,它的前身是破敗不堪、遠近聞名的爛泥灘村,因為貧困落后加之河道淤泥難以清理而得名。村如其名,一遇雨雪,土路變泥灘,車輛寸步難行。
但,就是這個“天上不飛雀,地上不長草,風吹沙礫滿地跑”的爛泥灘,讓福建省莆田市政協十分牽掛。
2017年起,莆田市涵江區對口幫扶爛泥灘村,助力爛泥灘村走上蛻變之路;2017年9月,莆田市政協組織委員深入爛泥灘村調研閩寧合作示范村建設工作。
調研組邊聽、邊記、邊問,邊行、邊看、邊議,并在村支部召開現場座談會,與村“兩委”班子成員以及群眾代表面對面交流互動,提出改變村容村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產業布局發展等意見建議。
調研中,委員們還深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詳細了解他們生產生活、子女上學、家庭收入情況,并送上慰問金。
如今,借助于閩寧協作,村里建起了扶貧車間、菊芋種植扶貧基地等,為村民致富搭建了橋梁。其中,占地4200平方米的村級綜合服務中心,極大地方便了村民辦事。為感謝涵江區的幫扶,2018年初,爛泥灘村更名為“涵江村”。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寧夏的“涵江故事”仍在續寫,福建全省各級政協組織都在接續奮斗——
2020年4月,福州市政協副主席林紹彬帶領第九批6名專家前往寧夏鹽池縣醫院開展為期6個月的對口幫扶指導工作,致力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醫療服務隊伍;
2018年6月,福州馬尾區政協組織委員前往寧夏原州區開展互學互助對口扶貧協作活動,并捐資設立愛心助學基金,資助貧困生。
■8萬“閩商”的力量
“你從八閩大地走來,帶著海風,帶著溫暖;幾回 回夢里回到六盤山,閩寧情誼割不斷……”
在這首寧夏新編花兒里,每個傾力付出的“閩商”身影,都在時光中清晰定格。
2019年8月,福建省工商聯黨組書記李家榮帶領福建省民營企業家考察團一行38人前往寧夏銀川市、固原市開展產業協作扶貧考察調研。
考察調研中,省工商聯引導推動福建省宏達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閩寧鎮達成繼續投資3600萬元擴大生產的意向;引導盧森堡吳氏食品有限公司與涇源縣黃花鄉羊槽村達成投資500萬元開辦扶貧車間的初步意向。
據不完全統計,閩寧對口幫扶協議書簽訂以來,已有8萬“閩商”在寧夏創業置業。其中,福建省各級統戰部、工商聯和商會組織帶動赴寧創業的閩籍企業和商戶5000多家,年創產值近400億元,安置就業10萬多人,為寧夏招商引資超過1000億元,幫扶社會公益事業1億多元……
“兩省區工商聯系統要加強溝通聯系,跟蹤考察有投資意向的企業,引導企業用好優勢,推動項目落地、政策落實,促進企業確實獲利,實現扶貧惠民雙贏成效。”談及下一步工作,李家榮表示。
如何進一步優化閩寧產業幫扶工作?省工商聯建議,堅持優勢互補,深化產業合作,以市場為導向,把握好寧夏地方優勢,為寧夏企業的產品提供更多展銷機會,加大消費扶貧力度;同時,有條件的企業要積極開展訂單式技能培訓、開設“扶貧車間”安排更多貧困人口就業,以福建企業的市場、技術、資金帶動寧夏貧困地區發展,真正幫到心坎里、扶到根子上,讓寧夏貧困群眾早日脫貧。
眾少成多,積小致巨。福建省委統戰部、全省各民主黨派也在接力攻堅——
2019年7月,閩寧多黨合作和民主黨派工作座談會召開,福建省委統戰部、各民主黨派省委會、省工商聯等相關負責人共同探索進一步推進閩寧協作的發展路徑;
2019年8月,民盟福建省委會前往寧夏永寧縣閩寧鎮調研對口扶貧協作情況,為持續開展扶貧協作工作建言獻策。
■援寧干部的“政協擔當”
“領導苦抓、干部苦幫、群眾苦干”……從“三苦”精神到六盤山精神,這些時常響起在耳畔的話語,總是很容易把福建省政協辦公廳行政和接待處處長、二級巡視員黃華強的記憶帶回到12年前。
2008年,作為第六批援寧干部,黃華強任固原市政府副秘書長,主要協助領隊分管閩寧協作和市政府部分工作。
兩年間,他和援寧工作隊共落實閩寧協作資金7600多萬元,承擔了科技創新、招商引資、旅游扶貧等工作,大大改善了當地發展條件,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因出色的工作業績,他被當地政府榮記行政二等功。
時至今日,再憶當時,黃華強只是淡淡地說:“當時就是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貧困鄉親多做點事,幫助他們早日過上好日子。”
一次塞上行,一生閩寧情。24年來,和黃華強一樣的,還有11批183名福建掛職干部奔赴寧夏,弘揚“接力攀登”精神,一任接著一任干,持續鞏固拓展扶貧成果,閩寧攜手共同奔小康。
“筑巢修田,搬得出、穩得住;自治興業,管得好、能致富……武夷六盤脈同博,八閩塞上心相牽。”如今,在寧夏,一首廣為流傳的“扶貧賦”,說的便是閩寧協作下的人民幸福生活。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