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最高檢:公司企業人員涉嫌挪用資金犯罪起訴前退還的可依法不起訴
新華社北京7月24日電(記者陳菲)最高人民檢察院日前下發《關于充分發揮檢察職能服務保障“六穩”“六保”的意見》,提出了11條具體舉措,對充分發揮檢察職能服務保障“六穩”“六保”作出細化要求。
其中,對于依法保護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意見指出,加大力度懲治各類侵犯企業財產、損害企業利益的犯罪。依法嚴格追訴職務侵占、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和挪用資金犯罪,根據犯罪數額和情節,綜合考慮犯罪行為對民營企業經營發展、商業信譽、內部治理、外部環境的影響程度,精準提出量刑建議。對提起公訴前退還挪用資金或者具有其他情節輕微情形的,可以依法不起訴;對數額特別巨大拒不退還或者具有其他情節特別嚴重情形的,依法從嚴追訴。
意見明確,依法慎重處理貸款類犯罪案件。在辦理騙取貸款等犯罪案件時,充分考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實際情況,注意從借款人采取的欺騙手段是否屬于明顯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是否與銀行工作人員合謀、受其指使,是否非法影響銀行放貸決策、危及信貸資金安全,是否造成重大損失等方面,合理判斷其行為危害性,不苛求企業等借款人。對于借款人因生產經營需要,在貸款過程中雖有違規行為,但未造成實際損失的,一般不作為犯罪處理。對于借款人采取欺騙手段獲取貸款,雖給銀行造成損失,但證據不足以認定借款人有非法占有目的的,不能以貸款詐騙罪定性處理。
意見要求,依法慎重處理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案件。充分考慮企業生產經營實際,注意把握企業因資金周轉困難拖欠勞動報酬與惡意欠薪的界限,靈活采取檢察建議、督促履行、協調追欠追贓墊付等形式,既有效維護勞動者權益,又保障企業生產經營。對惡意欠薪涉嫌犯罪,但在提起公訴前支付勞動報酬,并依法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可以依法不起訴。
意見還指出,嚴格把握涉企業生產經營、創新創業的新類型案件的法律政策界限。對于企業創新產品與現有國家標準難以對應的,應當深入調查,進行實質性評估,加強請示報告,準確認定產品屬性和質量,防止簡單化“對號入座”,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定罪處罰。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