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港澳傳真 委員聲音 交流交往 港澳人物 圖說港澳

首頁>港澳>資訊

特殊背景下,如何推進大灣區科技創新發展?委員開出“良方”

2020年07月23日 17:21 | 作者:林儀 揭春雁等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ad47b4ed8066923bddfc550dfa45f962


廣東分會場:通則達 合則利

7月22日,在全國政協“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專題協商會上,來自廣東分會場的全國政協委員們紛紛給出了“治堵良方”。

委員們指出,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和先行一步,是搶占全球科技創新高地的不二法門,也是科技自主自立自強的根本保障。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協主席王榮建議,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基礎和學科優勢,抓緊開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布局研究,重點在信息科學、生命科學、材料科學、能源科學、海洋科學、粒子物理等領域謀劃建設一批占據前沿、性能領先、管理科學、運作高效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同時,還要支持粵港澳高校、科研機構聯合承擔國家重大科技計劃,統籌布局重點領域原始創新、深度合作和聯合攻關。

在大灣區內地9個城市中,深圳和廣州無疑發揮了創新極效應。其中,深圳表現在技術鏈上游的研發環節,廣州則表現在技術鏈下游的成果轉化環節。

全國政協委員、深圳市副市長吳以環建議,國家要加大力度在深港布局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試驗等國家級重大的科研平臺,并支持深港創新主體聯合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國家重點的科研研發計劃,精準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

“香港擁有世界級的大學、優秀的研發人才和雄厚的科研實力,廣州擁有完整的產業門類、堅實的制造業基礎和龐大的市場需求,穗港兩地在科技創新方面優勢高度互補,具有全面協同發展的基礎和潛力。”全國政協委員、廣州市政協主席劉悅倫建議,以“科研+產業”模式為牽引,直接引進香港重大科研項目到廣州落地,彌補廣州產業發展短板,達到互利雙贏的效果。

在“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的特殊背景下,如何推進大灣區科技創新發展?委員們一致認為,必須深化體制機制創新。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副省長許瑞生希望,能在創新資源、跨境便利互動、高等教育合作辦學、稅收優惠政策、知識產權互融互通、跨境融資便利等領域先行先試,以一批突破性的政策,將大灣區打造成為內地與港澳創新合作的示范區。

港珠澳大橋是首次由粵港澳三地政府合作共建共管的重大工程。全國政協委員、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表示,港珠澳大橋模式是一種體制機制的創新,有效地解決了三地法律法規的差異、技術標準的銜接、建設程序的協同、思維方式的碰撞以及利益風險的分擔等難題。“進一步總結深化該模式,制定大灣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框架協議和發展規劃,建立三地科技創新聯合管理機構,并以典型協同創新平臺為示范點,在研究項目、人才引進、合作機制、成果推廣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配套,為大灣區科技創新融合發展創造合法有序的環境。”蘇權科說道。

此外,創新要素的高效有序流動也被頻頻提及。吳以環建議,通過國家支持試點人才往來無證化的政策,依托新一代信息技術建立一檢通的信息化平臺,對香港科研設備進入深圳減免關稅,探索建立科研設備、科研實驗用品過境使用電子監管制度等舉措,先行先試,推動創新要素的流動。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廣東省委會主委魯修祿則建議發揮粵港澳高校創新和應用優勢,推動人才要素流動便利化,推動大學成立技術轉移辦公室,強化與產業界、投資界的聯系,推動大學研究成果產業化、商業化,完善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吸引港澳青年來粵創業、高校科技成果來粵轉移轉化。


香港分會場:關注大灣區科創建設的深刻內涵


一場疫情,讓香港與北京山水相隔,彼此只能牽腸掛肚;然而,一個視頻會議,又把兩地委員的履職熱情緊緊地凝聚在一起。

在全國政協“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協商議政會香港分會場,港區委員談國家戰略、議融入發展、說攜手合作、論鞏固優勢,無論是分析問題,還是提出對策建議,上接“天氣”,下接“地氣”,關注大灣區科創建設的深刻內涵。

關注,緣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是國家推進新一輪改革開放的“長篇巨著”,是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引擎”。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在《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發言中說,粵港澳三地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局中舉足輕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深謀遠慮,以全面深化改革、繼續擴大開放的大視野,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高度,來謀劃粵港澳發展,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為香港未來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關注,緣于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本人在《香港融入大灣區科創中心發展須著重做好“產業對接”》發言中提出,全球化發展到今天,已經由貿易全球化轉變為價值分配全球化。也就是說,資本、技術、信息、人才、服務等經濟要素配置全球化。香港是全球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在鞏固這三大傳統優勢的前提下,應據己所長,推動香港科創中心項目與大灣區九個城市的對接,并以此為突破口,為內地科創企業提供服務。以九個城市經濟的體量來看,這個事情做好了,必然推動香港的科創企業和項目全面升級。

關注,緣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宏偉目標。蘇長榮委員在《勇于制度創新,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建設》發言中,指出大灣區應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使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大幅躍升,國際競爭力、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大灣區內市場高水平互聯互通基本實現。吳杰莊委員在《建議在大灣區率先落實“綜合數字經濟平臺”》發言中,期待大灣區各類資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動;區域發展協調性顯著增強,對周邊地區的引領帶動能力進一步提升。

關注,緣于香港要抓住歷史機遇。蔡冠深常委指出,香港靠自身的能力是不夠的,必須依托一個龐大的經濟體作支撐,才能在風云變幻的國際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黃錦輝委員也提出,香港各界須清醒地認識到,大灣區是香港鞏固和提升傳統優勢的歷史機遇。

關注好大灣區科創發展的深刻內涵,港區委員對大灣區科創建設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戰略支撐和重要平臺,充滿了信心。如今,大灣區的面紗已經徐徐揭開,委員們紛紛表示:“香港一定能在這個平臺上有更大作為!”


澳門分會場:寫好珠澳開發橫琴這篇大文章


習近平主席參加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慶典時,要求澳門特區寫好珠澳合作開發橫琴這篇文章,為澳門更廣闊的發展前景注入動力。在7月22日舉行的全國政協“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專題協商會上,澳琴合作成為主要議題之一,是澳門分會場與會委員熱議的重點內容。

這是今年全國政協舉辦的首次專題協商會,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分設了廣東、香港和澳門分會場。雖然是以視頻形式舉行,但絲毫沒有影響委員和專家們的參與熱情。在澳門分會場可以看到,與會的委員直面問題大膽建言,充分體現了政協委員履職盡責的風采。

澳門參與橫琴開發,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第一站,也是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必由之路。正如賀一誠行政長官在其首份施政報告中所表述的,這是澳門發展的新出路、新機遇、新希望。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是澳門居民參與國家發展、助力民族復興的最好平臺。因此,澳區全國政協委員對這次專題協商會有很大的期待,大家更希望能在會議上積極建言。特區政府也派員參加了會議,并在上午的分組討論會上發言。

在上午的分組討論中,馬有禮、劉雅煌、柯嵐、張宗真、何潤生等委員分別就粵澳合作中需要解決和完善的問題和機制建言獻策,大家結合政策協調機制,人才、資金、貨物和信息等要素流動,知識產權注冊、交易和保護創新產業鏈布局,澳琴合作組織架構等議題暢所欲言。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對接制度、聯動產業、提高創新能力、便捷要素流動、協同科創政策并為港澳青年在大灣區創新創業提供更好的平臺。

下午的全會上,我建議三地合作打造國際一流的青少年科普教育中心,提升大灣區居民科學素質和創新精神,增進港澳青少年的國家、民族和文化認同,不斷優化港澳青年在粵創新創業的政策環境,“一站式”解決就業、就學、就居、社保難題,協助他們在大灣區創夢、筑夢、圓夢。

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珠澳兩地攜手合作,將橫琴打造為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制度銜接的試驗田,科技創新的示范區,不僅為澳門發展開辟空間、為澳門居民參與國家建設提供平臺,也為澳門青年人融入國家發展搭建舞臺。

會議結束后,意猶未盡的委員們紛紛表示,雖然還有很多困難和挑戰,但我們滿懷信心:一定能寫好珠澳開發橫琴這篇大文章!


編輯:崔姝音

關鍵詞:大灣 創新 灣區 科技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 | 亚洲日本电影五月天 | 中国三级在线观看久 |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久久 | 久久精品免费观 | 中文字幕Av在线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