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博物志
明信片上的漢口滄桑
武漢博物館收藏了一批香港著名收藏家鄭介初(筆名哲夫)先生捐贈的與武漢有關的珍稀明信片、郵票、實寄封和畫報原件,內容涵蓋近代武漢城市景觀、建筑風貌、風物人情等各個方面,如聞名遐邇的華中商貿中心漢正街,帆檣林立的武昌、漢口、漢陽江岸,漢口沿江大道原租界區鱗次櫛比的西式建筑,以及街頭的理發師傅、小吃挑子、雜耍藝人、江湖郎中等市井風情……這批原件彩色、黑白都有,畫面清晰,有些還是首次公開,十分罕見,對研究近代武漢城市景觀、建筑風貌、租界街景,以及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武漢城市發展史,顯得彌足珍貴。在這些明信片中,有日本軍部發行的軍郵明信片,特別引人注目。
這張明信片為日本國內制作,取景于民國時期漢口最繁華的地段———江漢路。明信片上分別印有中、英、日三種文字,上面是英文,下面從右至左印有中、日文。江漢路曾是清末英租界的“洋街”,原名廣利巷,英租界當局改名為太平街,為華洋雜處的商業繁華之地。1927年1月3日,在時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委員長的共產黨人李立三的策動下,武漢召開了有10萬人參加的“反英反奉示威大會”。下午二時許,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的宣傳隊員來到江漢路與沿江大道交匯處的江漢關門前廣場,向群眾進行演講,遭到英國水兵開槍射擊,釀成碼頭工會會員李大生慘死及30余人受傷的“一三慘案”,激起強烈的反英浪潮,當時的武漢市政府趁機收回漢口英租界,將相鄰的太平路和歆生路合二為一,統稱為江漢路。據此推測,這張明信片發行的時間最早不會超過1927年,因為“江漢路”的路名是這一年才命名的。
編輯:楊嵐
關鍵詞:明信片 漢口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