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協商建言
“破壁”不能一蹴而就
從經濟總量看,粵港澳大灣區已經是一個“巨人”,但從城市群融合程度看,它依然處于漫長的成長期。7月22日上午,全國政協“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專題協商會的分組討論中,如何推動大灣區互聯互通成為委員關注的焦點,大家從破除體制機制壁壘、加強大灣區內創新要素流動提出各自的建議,得到相關部門的積極回應。
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條件下建設灣區,在國際上沒有先例,這意味著“破壁”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大灣區供應鏈產業鏈協同格局尚未形成,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的聚集效應還不明顯,利益共同體的循環機制也未形成。”會上,劉雅煌委員作出這樣的判斷。他建議逐步建立適合大灣區的稅收優惠制度,開通大灣區人才出入境綠色通道、為科研人才提供雙向流動的便利,編制人才協同發展規劃、推動相關公共服務無差別共享。柯嵐委員也建議完善大灣區科創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交流協作機制,她建議參照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模式,在大灣區稅收優惠、資金跨境流動和人才引進等方面進行大膽的制度創新,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為試點,逐步構建多功能自由貿易體系,進一步推進跨境資金流動,并建立適應大灣區的科研數據安全流動的標準和體系,促進科研數據共享。
談到體制機制壁壘,張宗真委員講了一個真實的案例:“澳門的企業在橫琴的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投資發展中醫藥產業,但產品不能在內地銷售,因為原產地許可證的問題也沒法回澳門銷售,到現在還沒找到突破口。”發展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離不開內地的人才、原材料和市場,為此,張宗真建議對橫琴實施“人財物車”單方開放,即澳門的“人財物車”可以自由進入橫琴,出橫琴實施現有內地“人財物車”的入境管理制度;內地的“人才物車”也可以自由進入橫琴,但進澳門實施現有出境制度。他還建議在橫琴實施自由貿易區的免稅政策。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同志回應稱,當前在促進大灣區人才、資金、數據流動方面已出臺了一些改革舉措,下一步將繼續深化體制機制創新,包括支持廣東省實施灣區通工程,在大灣區廣東省轄九市試點簽發往來港澳的人才簽注,穩步推動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探索擴大粵港澳職業資格互認的范圍等。對于委員提出大灣區參照海南自由貿易港稅收政策的建議,財政部相關負責同志表示,海南自由貿易港與大灣區戰略定位不同,不宜完全參照實施,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既符合世貿組織規則又能發揮實效的支持政策。
編輯:王亦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