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線傳真 一線傳真

阜平戰貧

2020年07月21日 14:34 | 作者:徐運平 張志鋒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引子

阜平,不平凡。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習近平總書記冒著嚴寒、踏著冰雪來到河北省阜平縣,深入龍泉關鎮駱駝灣村和顧家臺村考察革命老區扶貧工作。總書記進村入戶看真貧,同鄉親們一起商量脫貧致富之策,向全黨全國發出了脫貧攻堅的動員令。

如今,脫貧攻堅正處在決戰決勝之時。歷史正在走向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經過長期艱辛探索和不懈努力,我國就要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

走進這個歷史關節點,阜平提交了一份怎樣的答卷?

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3262元增至2019年的9844元;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建檔立卡時的54.37%降至2019年底的0.45%。

今年2月底,河北省政府宣布:阜平等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脫貧摘帽。

6月底,阜平剩余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數據無言,但訴說著山鄉巨變;時間為證,見證著阜平脫貧之路。

“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大家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汗往一處流,一定要想方設法盡快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7年多來,阜平人、所有心系阜平的人,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堅持精準方略,堅持苦干實干,在太行山深處書寫脫貧攻堅的新時代答卷。

強化責任擔當

“心在一起、苦在一起、干在一起”

“阜平是晉察冀邊區黨政軍首腦機關所在地,聶榮臻元帥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戰斗過。當年阜平人口不足9萬,養活了9萬多革命戰士,2萬多人參軍參戰,5000多人犧牲……”伴隨著講解員的聲音,走進位于阜平縣城南莊鎮的晉察冀邊區革命紀念館,仿佛走進那烽火連天的歲月。

八百里太行深處,鐫刻著阜平革命老區的歷史榮光。然而,這里土地貧瘠,交通不便,屬于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區。2014年,經精準識別,人口20多萬的阜平縣,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44萬戶、10.81萬人,貧困發生率達54.37%。

龍泉關鎮駱駝灣村,如今特意保留了一處舊院子:低矮的土坯房四處透風,屋里熏得黑黢黢的,窗戶釘著塑料布。住隔壁的脫貧戶唐宗秀回憶:“那些年,一年收一季玉米、土豆,將就吃飽。”

如何盡快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惟有發揚革命戰爭年代那樣一股勁,同群眾心在一起、苦在一起、干在一起。”阜平縣委書記劉靖說,“這些年,我們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采取超常規舉措,規劃先行,精準施策,盡銳出戰。”

“現在住得習慣吧?”龍泉關鎮黨委書記劉俊亮來訪,平石頭村脫貧戶蔚海為趕緊讓進屋。

“可好了!”蔚海為的老伴端上一杯熱水,又往劉俊亮手里塞一把瓜子,“過去冬天裹著大衣跑茅房,凍得打哆嗦,現在屋里有廁所,方便!”

劉俊亮會心一笑。去年蔚海為全家搬進新建小樓,老人最初不會用馬桶,也舍不得用水沖,絮叨新房“毛病”多。為摸清群眾生活中遇到的新問題,劉俊亮往村里跑了一趟又一趟,東家窗戶關不緊,西家地暖不會開,他全部記下,一戶一戶幫著解決。

劉俊亮轉身來到黑崖溝村。張擁軍正在村口橋欄上畫貓,看到劉俊亮,咧嘴一笑,接著畫。

獨居的張擁軍是聾啞人。去年,為發展鄉村旅游,鎮里請來鄉村建設專業人士到黑崖溝開展繪畫公益教學。張擁軍跟著學畫貓,長進很快,現在畫貓、養貓,每月收入千余元。

多年來,劉俊亮只要不外出,基本每天6點起床,自駕車串村入戶。全鎮10多個村,不知跑了多少遍。老百姓都認識曬得黢黑的劉俊亮,他也能叫出大多數村民的名字。

2015年10月24日,劉俊亮一大早開車串村,沒看清路,撞上山崖,撞斷了3根肋骨。“傷筋動骨一百天”,可當時鎮里很多扶貧工程都在啟動,他在醫院躺不住,20天后就趕回上班。

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仗接著一仗打,數不清的劉俊亮們忙碌在阜平脫貧攻堅一線。這些年,阜平強化責任擔當,嚴格落實縣委書記遍訪貧困村、鄉鎮黨委書記和村黨組織書記遍訪貧困戶要求,一線掌握情況、協調解決問題,推動政策、工作落地見效。

“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阜平堅持抓好黨建促扶貧,著力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斗堡壘。

過去,駱駝灣村兩委干部平均年齡57歲,村集體收入為零。“打最難打的仗,就要用最能打的人。”龍泉關鎮黨委調整充實了駱駝灣村黨支部班子,40多歲的致富帶頭人顧瑞利擔任村支書,村兩委成員平均年齡降到40多歲。

健全工作制度,堅持民主決策,村黨支部把大家擰成一股繩,攻堅克難。

農家院發展民宿遭遇環境衛生不夠上檔次等問題,村里引入阜裕公司專業運營,農戶出租小院,由企業開發民宿旅游。

省里派來的駐村工作隊利用扶貧資金,引入一家專業公司養殖肉雞,但本村沒有土地空間。村黨支部、駐村工作隊轉變思路,將養雞場開到平陽鎮,搞起“飛地經濟”。養雞場今年4月投產,村集體每年收益20多萬元。

以旅游發展為龍頭,香菇、高山蘋果種植等項目統籌推進,駱駝灣村民腰包鼓了,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950元增長到去年的13620元;村集體“腰包”也鼓起來了,每年收入40多萬元。

找對發展路子

“精準施策培育扶貧產業,才能真正把自身優勢發揮好”

芒種時節,龍泉關鎮顧家臺村香菇園區,貨車往來穿梭。

車忙,人更忙。“正趕上出菇,沒睡過囫圇覺。干活提著勁,坐下來說句話就睡著了。”村民馬秀英隨手拿起一個香菇,紋路清晰,菌傘飽滿。

2016年春,阜平縣引入專業種植公司在顧家臺等貧困村建設香菇大棚,引導貧困戶承包。

聽說包棚還要花錢,即便縣里建起惠農擔保平臺,提供貼息貸款,一些貧困戶還是搖頭,從沒種過香菇,擔心干不成。

阜平多山,“九山半水半分田”。為讓農民順利脫貧,當地曾想利用山林搞“兩種兩養”——依托原有核桃、大棗搞“兩種”,向貧困戶提供肉牛、肉羊,回家養殖。

初衷不錯,然而效果并不理想。因缺乏管理,當地傳統的核桃、大棗市場競爭力弱。“棗在成熟期總是長蟲子,只能賣青棗,價格只有幾毛錢一斤。”阜平縣扶貧辦一位負責人說,牛羊分戶養殖也存在防疫等風險。

產業選對頭,脫貧才有奔頭。“扶貧政策給力,關鍵是找對路子、找準產業。”經過反復論證,當地決定把種植食用菌作為發展扶貧產業的突破口。

產業接地氣:食用菌天然喜歡冷涼氣候,阜平山區氣候涼爽,空氣清新,水質也好……關鍵是如何把比較優勢變成競爭優勢?如何提高抗風險能力?如何建立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必須精準發力,扶到點上!”阜平精心布下產業扶貧這盤棋:在村里建設食用菌產業園,引入龍頭企業嘉鑫種植公司,推出“公司+農戶”模式,園區統一建棚、品種、制袋、技術、品牌、銷售,分戶栽培管理。

為消除群眾后顧之憂,縣里出補貼給貧困戶購買價格損失保障險,萬一遇到“不測風云”,每個大棚賠付1.5萬元左右。

建大棚要平整土地,頭一腳就難踢。

山地貧瘠,一畝地,種一季玉米收入500多元,流轉租金一年1000元,但一些村民仍有顧慮:“把地推平了,將來找不到地界咋辦?”“萬一種砸了,公司跑了找誰去?”

為此,嘉鑫種植公司請專業機構對地界進行衛星定位,打印后貼在村里。合同一簽14年,一次性先付3年租金。

吃下定心丸,馬秀英帶頭報名,承包兩個香菇大棚,加上帶頭承包的村干部,陸續帶動20多個貧困戶包棚。

采香菇忙起來沒日沒夜,有時晚上打個盹,香菇長開散,就會掉價。一些人受不了,一度出現退棚現象。

馬秀英咬牙堅持,當年每個棚凈賺2萬多元。“采摘高峰期要雇好幾個人才忙得開,刨去生產成本和人工工資,一年凈賺5萬多元。”馬秀英快人快語。

今年開春,村里又有6戶想承包,可大棚都已承包到戶。為惠及更多農戶,經協調,包棚超過兩個的就勻給別人一些。

“村民務工生產、按勞取酬,專家坐鎮指導、技術推動,公司跟蹤管理、統一經營,加上縣里打造區域品牌‘老鄉菇’,帶著大伙闖市場,阜平香菇優質高產、市場緊俏。”嘉鑫公司總經理齊建勝介紹。

如今,全縣發展食用菌大棚4610棟,帶動群眾1.5萬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620戶,戶均年收益1.7萬元。土地流轉金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戶4537戶,戶均年收益1800元。

“澆水澆到根,精準施策培育扶貧產業,才能真正把自身優勢發揮好。”劉靖說。

這些年,根據當地氣候、資源等實際與專家建議,阜平著力發展現代食用菌、高效林果、中藥材、規模養殖、家庭手工業、生態旅游六大產業,基本形成“長短結合、多點支撐、綠色循環”的扶貧產業體系。

激發內生動力

“咱又找回當年分田到戶時那股干勁了”

一邊薅草,一邊甩汗,阜平鎮大道村脫貧戶趙連培鉆進果園干得正歡,“在家躺著一輩子受窮,好日子還得靠自己干!”

如今這座果園已成村里的“搖錢樹”,當初建園可不容易。

2015年,河北建設集團備好幾千萬元扶貧資金,到阜平開展社會扶貧。扶什么?怎么扶?集團和縣里商討。

“幫扶不是簡單給錢給物,而應注重可持續性,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讓他們長期受益。”阜平縣有關負責人回憶。當時縣里規劃發展高效林果業,河北建設集團決定在阜平“轉行”,成立河北乾元農業科技開發公司,在大道村流轉荒山栽種梨樹等。

大道村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99戶。聽說企業幫扶不再“分錢到戶”,而要大伙流轉荒山種梨樹,有些村民思想上一時轉不過彎來:企業不差錢,為啥不給大伙兒分幾個花呢?

“扶貧不是養懶漢,致富要靠自己干!”為此村里開了村民代表會議,一位副縣長帶著鎮長參會,把道理掰開揉碎了講。

“搞開發,一畝地一年流轉金800元,大伙還能到果園打工掙錢,有啥不好?”大道村村委會副主任趙宗山對村民情況知根知底:每戶有幾畝棗埝地,有的棗樹上百年,還有病蟲害,很多人懶得管,基本沒收益。

漸漸地,一些農戶明白其中道理:把扶貧資金分了,一家一戶干不成事;用來發展高效林果,打工可增收,還有持續分紅。

“山上酸棗都長不好,還能長出梨?”趙連培最初不相信這里能種梨樹。可眼見為實,眼看著荒山變“梯田”,栽上梨樹,春日一片雪白,夏日綠染山坡。梨樹長大了,他也來到果園打工,“一天掙百八十元”。

河北建設集團陸續投入7000多萬元,荒山坡變成果園。去年梨樹掛果,150多噸很快售罄。

目前,大道村有100多人在果園打工。荒山流轉收租金,打工掙薪金,入股分紅有股金,不少村民腰包鼓起來。

走進大臺鄉柏崖村陳家溝,層層疊疊的梯田上,栽滿了櫻桃樹,櫻桃掛滿枝頭。“櫻桃好吃樹難栽”,阜裕公司2016年以來硬是在這片荒山上栽植櫻桃等高效林果,打造出一個現代農業園區。

60多歲的樊建保將自家5畝多荒山流轉給阜裕公司,每年租金能拿到4000元,同時承包30畝櫻桃,每天忙得不亦樂乎,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摘掉了貧困帽。

“承包戶比著干,看誰來得早,比誰走得晚。”樊建保說,“以前吃過飯就蹲墻根,現在就想去櫻桃園,咱又找回當年分田到戶時那股干勁了!”

年輕人回來了

“更甜美的日子還在后頭”

“這是今年新上的槐花蜜,我們村民在原生態的大山里養蜂……”砂窩鄉全莊村返鄉大學生安拴偉夫妻倆,最近每天忙著網上直播賣蜂蜜。

大學畢業后,安拴偉留在大城市打拼,開了一家網店,專賣家鄉產的蜂蜜。后來玩起網絡直播,吸引一眾粉絲,收入不菲。

山鄉巨變,“抓撓”著外出年輕人的心。

2017年底,安拴偉夫婦返回阜平縣城創業。近水樓臺先得“蜜”,依靠“引流”到阜平幾十萬粉絲,蜂蜜銷量增加好幾倍。嘗到甜頭的安拴偉開始向“產業鏈上游”攀升,第一批上了300箱蜂。

發現很多網友都有“田園夢”,今年5月兩口子干脆把直播間搬到全莊村附近的山溝里:藍天為幕,泉水叮咚,山花爛漫,蜂飛蝶舞,格外吸睛。與此同時,邀請網友實地體驗“共享農場”,免費采摘西紅柿、桃子。目前,夫婦倆的粉絲已過百萬。

“以前山里種地沒啥出路,村里只剩老人,很多院子走空了。如今縣里有產業,村里有事干,許多年輕人回來了,越干越有勁!”7年多的脫貧攻堅戰,阜平黃土開始“生金”,吸引5000多名年輕人陸續返鄉創業就業。

阜平人氣正在旺起來。

家門口就業的多了。

張強過去住吳王口鄉鄧家莊山溝里,父親去世早,母親有殘疾,一家人“窩”在山里增收門路窄,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他跑到幾十里外打零工,卻放心不下母親。

去年5月,易地扶貧搬遷,張強一家人搬進天生橋鎮栗元小區。新家附近配建有香菇園區,張強貸款承包兩個大棚。最近又包了一個暖棚,雇了幾個工人,準備好好干一場。

“換房子,掙票子,好事不斷,最近有人上門給我說媳婦了!”張強笑瞇瞇地說。

阜平縣2016年啟動易地扶貧搬遷,涉及1.8萬戶5.4萬人。截至目前,縣里為安置區同步建設配套的手工業扶貧車間、較大的手工業加工點發展到221家,覆蓋6800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155戶。

長本事的年輕人多了。

早年,在平陽鎮鐵嶺村一處廢棄工廠,阜平建起職業教育中心,囿于辦學條件與招生人數限制,許多農家孩子的就學愿望難以實現。2013年,對口幫扶阜平的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持續發力職教扶貧,聯合一汽等企業與職教中心合作創辦夢翔汽車培訓基地,招收阜平等地學生,迄今幫助2000多名學生實現就業。國管局駐阜平扶貧工作組負責人、阜平縣副縣長雷伯勇說:“職教扶貧久久為功,培養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

阜平鎮槐樹莊村青年劉濤初中畢業后隨建筑隊做小工,收入較低。見在職教中心汽車專業學習的弟弟劉旭畢業后年收入5萬多元,劉濤2017年春下定決心到職教中心汽車專業學習。“時隔多年重返課堂,說不犯怵是假的。但有技術,才有多掙錢的機會。”

在國管局等幫扶下,2018年,新的職教中心在阜平縣城建成,每年招生人數也從原來的300多人擴大到800多人。本縣初中畢業生,除了上普高的,都能來職教中心學習。

為輻射帶動更多農民學技術,縣職教中心圍繞食用菌等扶貧產業,把課堂搬進蘑菇大棚、櫻桃基地,培訓近5萬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占七成多。

暑假過后,劉濤就能拿到畢業證書。現在他已憑所學,輕松找到了工作,還找到了媳婦。眼下他和家人正在籌備8月的婚禮,“更甜美的日子還在后頭!”

關鍵詞:阜平戰貧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无限国产资源好片 | 正在播放约酒店少妇高潮 | 亚洲i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 亚洲综合在线观看乱码 | 中文字幕乱倫视频 |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