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資訊
人民農評:鄉村振興,農村產業大有可為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是解決“三農”事業發展問題的前提。
近日,農業農村部編制印發《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這是我國首次對鄉村產業發展作出全面規劃。文件提出,到2025年要實現鄉村產業體系健全完備,質量效益明顯提升,內生動力持續增強。
這在為未來鄉村產業發展指明方向路徑的同時,也使鄉村產業發展迎來機遇期,為鄉村振興夯實基礎。
農產品加工由淺入深
農產品加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是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的關鍵,也是構建農業產業鏈的核心。
數據顯示,2019年,農產品加工業營收超過22萬億元,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8.1萬家,吸納3000多萬人就業。近年來,農產品加工業蓬勃發展,但產業鏈條比較短、融合層次比較淺、發展方式比較粗放、要素活力不足、人才短缺等問題也比較突出。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農產品加工業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為2.3:1,遠低于發達國家3.5:1的水平;農產品加工轉化率為67.5%,比發達國家低近18個百分點,深度開發和轉型升級任務繁重。
補足農產品加工業較弱的短板,勢在必行。文件提出,到2025年要實現農產品加工業營收達到32萬億元,年均增長6.5%。如何做才能完成這一目標?
基于此,《規劃》對提升農產品加工業作出了重點安排,明確了三條路徑。一是要完善農產品加工業產業結構,拓展初加工,提升精深加工,推進綜合利用加工。二是推進農產品加工業向產地下沉、向園區集中,建設一批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到2025年,建設300個產值超100億元的農產品加工園。三是加快農產品加工技術創新、加工裝備創制。到2025年建設50個集成度高、可復制的農產品加工技術集成科研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規劃》就新技術、新裝備提出具體要求。要以農產品加工關鍵環節和瓶頸制約為重點,組織科研院所、大專院校與企業聯合開展技術攻關,扶持一批農產品加工裝備研發機構和生產創制企業,開展加工技術與信息化、智能化、工程化裝備研發。
資源要素從進城到返鄉
農村創新創業是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動能,人才則是核心要素。數據顯示,2019年,各類返鄉創業創新人員累計超過850萬人,在鄉創業人員超過3100萬。與此同時,人才短缺、難融資、培訓不實用等問題困擾著這些創業者們。
針對這些問題,《規劃》提出了明確的解決辦法。在人才方面,培育一批充滿激情的農村創新創業優秀帶頭人,引導大中專畢業生、退役軍、科技人員和工商業主等入鄉創業,發展一批“田秀才”“土專家”。
在培訓方面,強化創業指導。建設農村創業導師隊伍,開展“一帶一”“師帶徒”“一帶多”等精準服務。
在資金方面,完善財政扶持政策,鼓勵地方發行專用債券用于鄉村產業。強化金融扶持政策,引導縣域金融機構將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當地,強化擔保融資增信功能,推動落實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政策。據了解,首次創業半年以上并已成型的,地方給會予一次性補助3-5萬元不等。
梳理不難發現,各地政府已陸續推出各自的返鄉入鄉就業創業政策。5月,山西省印發《關于推動返鄉入鄉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將創業擔保個人貸款額度由15萬元提高到30萬元。6月,河南對評為國家級或省級返鄉創業示范園區,給予一次性獎補資金100萬元或50萬元。7月,山西推出130個農民工及企業家返鄉入鄉創業投資項目。
說到底,就是“人”。有了人氣,農村發展就有了底氣。通過返鄉入鄉創業促進城鄉融合和鄉村全面振興,將形成以創新帶創業、以創業帶就業、以就業促增收的格局。
鄉村休閑旅游變優變精
鄉村休閑旅游是農業功能拓展、鄉村價值發掘、業態類型創新的新產業,橫跨一二三產業,發展前景廣闊,成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規劃》提出,到2025年,年接待游客人數超過40億人次,經營收入超過1.2萬億元。這其中,包含建設300個休閑農業重點縣,培育“打卡地”;推介1500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推介1000個全國休閑農業精品景點線路。
鄉村旅游要“顏值”,更要“品質”。這意味著,促進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要因地制宜,必須堅持個性化、特色化、差異化、多樣化的發展方向,打造一批精品工程。同時,也要規范化管理、標準化服務,讓消費者玩得開心、吃得放心、賣得舒心。
規劃好,關鍵還是在落實。推進農村產業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在頂層設計中更離不開多部門多市場主體的協同。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與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下一個百年目標與鄉村振興也將全面、續力推進,《規劃》的下發可謂恰當其時。
建立多部門協調配合、社會力量積極支持、農民群眾廣泛參與的推進機制,加快完善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的政策措施,確保各項政策可落地、可操作、可見效。相信我們的“三農”事業也一定會乘勢而上,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鄉村 農產品 產業 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