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環境產業剛性需求繼續釋放
污水處理廠鳥瞰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環境產業發展的不確定因素疊加,由此帶給民營企業的經營挑戰不容小覷。隨著產業復產復工加速,新政策不斷加持,產業格局進一步發生變化。行業變化是喜還是憂?行業信心如何?日前,人民政協報記者專訪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馬輝。
■■產業業績波動明顯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前,環境產業實際上剛從產業危機中緩慢恢復。2018年以來,受金融去杠桿、PPP規范等多重因素影響,許多民企陷入融資困境,經營業績普遍滑坡劇烈。2019年,這一狀況稍有改善。
根據全聯環境商會的數據顯示,2019年度企業的經營數據好轉,經營狀況優于2018年。在統計的100多家環境上市公司中,近八成營收增長,平均增速同比上升8%。近七成企業歸母凈利增長,這一比例在2018年僅為半數,歸母凈利平均增速實現大幅提升。現金流方面,2019年,80余家A股環境上市公司整體經營性現金流總額較2018年實現翻番,凈流入的企業77家,凈流出企業從2018年的20家下降至9家,比例從23%降至10%。
疫情打斷了環境產業剛調整的產業發展節奏。馬輝說,跟許多行業一樣,環境產業業績出現明顯波動。例如,40余家環境上市公司中近七成一季度業績呈現出不同比例下滑,甚至虧損。
據介紹,今年年初疫情暴發之后,企業直接運營成本增加。一季度,環境企業直接運營成本增加。表現在,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的城市環境設施和環衛服務項目成本激增,全國其他省市項目成本也普遍上升。進入二季度,疫情得到有效遏制,消毒藥劑等原材料運輸成本所有回落,緊缺現象得以緩解,但疫情導致的勞務費用及原材料費用上漲依然增加了企業運營成本。而且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全國公共衛生要求整體提高,污水、垃圾以及環衛等環境服務標準也將隨之提高,企業的相應投入也在進一步加大。
此外,諸如污水處理項目運營預期延后,政府支付滯后、支付能力減弱等因素影響,企業資金壓力增大。
■■產業格局有新變化
多方面不確定因素疊加,馬輝表示,2020年上半年,產業競爭格局和競爭邏輯等方面發生了一些變化。
環境產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仍在繼續。2018年至今,國企入股民企所產生的直接資產交易額度超過200億元。已接受馳援的環境企業在國資助力下逐步打破融資困境,回血明顯,煥發新活力。如清新環境2019年實現經營性凈現金流13.46億元,同比增長26.7%。2020年5月,注冊資本金50億元的江蘇省環保集團正式掛牌成立,截至目前,省級環保集團已達20余家,已形成地方環保投資的一股新力量。
“國資在產業的引領作用日趨強勁,以國資主導投資、民企專注技術與運營的產業格局進一步形成。”馬輝說。
馬輝認為,市場空間擴容,產業投資需求擴大。國資民企競合優勢進一步顯現。雖然遭受新冠肺炎重創,但產業剛性需求是繼續釋放的。一季度環境市場釋放相對放緩,進入二季度,水務、垃圾、環衛等項目釋放加速回暖。
一是以環衛市場為例,疫情后國家對環境衛生要求提升,加之多個城市對垃圾分類提出硬性要求,環衛市場受益明顯,服務內容及范圍亦持續提升。環衛項目趨向一體化、集約化,如合同額超過10億元的項目超過10起;5月,出現合同額達78億元的項目,為歷年最高額。這些項目對企業規模和運營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二是產業整體趨向區域化、系統化工程。政府工作報告以及相關政策的發布,水務市場進一步向長江、黃河等系統治理工程傾斜。固廢行業,“無廢城市”推行加速固廢企業的全產業鏈布局。
三是產業競爭門檻進一步提升。傳統重資產企業的利潤空間后移,“以輕帶重”成為重資產民企的首選模式,與此同時,提質增效進一步放大技術驅動型企業成長空間。
■■尋求融資路徑
民企融資困境是民營經濟發展老大難問題,隨著市場、商業模式、技術創新等多方因素的變化,老大難問題不斷會出現新情況。
馬輝說,據商會的調查,今年疫情過后,國家和各省通過多項政策促進民企融資,但民企的獲得感一言難盡。一則,在金融方面,整體是“寬貨幣、緊信用”原則,為了免責,金融機構依然對民企存在歧視性行為;二則,民企融資成本仍然較高。
今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中國銀保監會、全國工商聯六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節能環保企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馬輝說,這是把之前散落在不同部門的、對環境產業發展有利的政策,做了綜合與集成。
針對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實施意見》指出,加大綠色金融支持力度,積極發展綠色信貸,積極對符合條件的項目加大融資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節能環保企業發行綠色債券,拓寬節能環保產業增信方式,積極探索將用能權、碳排放權、排污權、合同能源管理未來收益權、特許經營收費權等納入融資質押擔保范圍。
特別是針對當前民營節能環保企業出現的資金鏈問題,《實施意見》有明確的安排。一方面,要求地方有關部門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搭建交流平臺,促進資管公司、投資基金、國有資本等積極參與民營節能環保企業紓困,合理化解股票質押風險。另一方面,對具有核心先進技術、長期發展前景較好但遇到暫時經營性困難的民營企業積極予以救助,地方有關部門要幫助其渡過難關。
“政策能不能見成效,就看能否把關鍵節點打通。如果能打通,對民營節能環保企業,乃至對整個民營經濟都將會起到非常大的促進作用。”馬輝說。
■■解決行業共性問題
民營節能環保企業是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力量,在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十四五”規劃中,如何為一些行業共性問題找到政策突破口,馬輝表示,商會一直在加強調研,為有關部門提供決策參考。例如,商會已提出了一些長期性的政策建議。
針對進水超過污水處理廠自身能力,導致治理企業的環保責任無限擴大的問題,建議出臺針對污水處理廠進水超標的有關執法和處罰的詳細細則,使得地方環境政策執行更清晰。
《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增值稅優惠目錄》的通知(財稅78號文),違反稅收、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受到處罰(警告或單次1萬元以下罰款除外)的,自處罰決定下達的次月起36個月內,不得享受優惠退稅。但《水污染防治法》規定的超標最低罰款起點為10萬元。針對優惠稅收政策執行不統一等問題,建議對優惠政策出臺更清晰的說明,減少因人為理解不同造成執行不一。
監督減稅降費政策的執行力度。清理整治第三方截留減稅降費紅利等行為,進一步暢通減稅降費政策傳導機制,切實降低企業成本費用。
編輯:秦云
關鍵詞:產業 環境 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