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教育·資訊 教育·聲音 教育·實踐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長·導航

首頁>教育>教育·思想

我國基礎教育評價改革的試點和探索

——訪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副主任胡平平

2020年07月15日 08:50 | 作者:賀春蘭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教育在線:這次中央關于教育評價的改革中強調了四點,“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我印象中您所在的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已經在很多方面先期試點?

胡平平:是的,上世紀末我國完成了“兩基”的目標任務,在解決了孩子們“有學上”之后,我國政府就立即著手采取各種舉措推進教育內涵發展,使孩子們能“上好學”。為了摸清教育現狀、找到短板、改進提高教育質量,2007年9月12日,中央編辦批復教育部,同意成立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

教育在線:試點探索十多年來,你們具體做了什么?

胡平平:自2007年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成立,我們做的事情就是打破以分數和升學率為唯一標準的應試評價體系,用先行先試的實踐向人們展示什么是科學的質量觀,如何用科學的質量觀來評價一個區域的教育質量。

2015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方案》發布,標志著我國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制度正式建立。《方案》對監測的學科、內容、對象、周期等做出了明確規定。

我們把語文、數學、科學、體育、藝術、德育作為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學科。此外,我們的監測還將調查影響學生學業水平的相關因素,包括所監測學科領域的課程開設、條件保障、教師配備、學科教學以及學校管理等。考慮學生認知和學習能力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監測對象為四年級和八年級學生。根據監測工作的系統性、連續性,每個監測周期為三年,每年監測兩個學科領域。考慮到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和學生量大、面廣,監測采取三階段分層不等概率方式抽取樣本。一是抽取縣(市、區):根據各縣的人均GDP、城市化水平和教育發展狀況,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簡稱省)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每年抽取有一定代表性的縣(市、區)約330個;二是抽取學校:根據學校地理位置、學校性質和學校規模,在各樣本縣抽取學校,全國每年共抽取約6500所小學和初中;三是抽取學生:在每所樣本學校的四年級和八年級隨機抽取學生,全國每年共抽取約19萬名四年級學生和八年級學生。樣本能代表全國四年級和八年級學生的情況,也能代表各省的基本情況。一般情況下,每年5月底的一個“周四”,全國統一時間用統一測試工具對樣本學生及他們的校長、授課老師進行測試,然后通過保密郵局寄回監測中心,中心組織老師統一批改、統一錄入數據平臺。

根據數據分析出的監測結果,研制了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送達各相關部門并向社會發布,為教育決策調整、教育教學改進提供依據。報告系統反映了我國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發展狀況,在義務教育應當“培養什么人”和“如何培養人”方面發揮了重要的“指揮棒”作用,科學引領了義務教育健康發展。還持續為地方反饋與解讀監測結果、開展教育質量監測評價培訓。

教育在線:連續監測下來,你們發現了什么?

胡平平:我們發現了很多有價值的可供地方乃至全國教育發展借鑒的東西。

例如,我國中小學生的體育、藝術素養如何?我們監測時,除了用紙筆對學生進行一些問卷填答外,還對學生的實際操作進行一對一的測試。體育需要測身高、視力、握力、肺活量、立定跳遠、50米、15米折返跑等;2016年美術繪畫測試,給四年級和八年級學生出的題目分別是:以一滴水、兩個三角形為基礎畫一幅圖。音樂演唱實操監測是讓學生對著計算機唱歌的方式進行。全國5萬余人可以同時在線演唱,演唱歌曲分必唱和選唱兩種,學生演唱歌曲的數據即時上傳給后臺,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由機器自動給出成績和評價……這些測試打破了過去以主課考試分數為唯一評價標準的傳統,體現并引導了對教育質量的綜合評價。2015-2017的監測數據還發現:學生的學業成績表現良好,80%都達到了合格及以上;但是學生的肥胖、近視、睡眠不足問題非常突出:肥胖率上升,視力重度不良檢出率高,睡眠時間少于8小時的比例高,而且這個情況還有繼續上升的趨勢,必須要引起全社會的高度警覺。

再例如,2018年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四個省市參加PISA監測,結果顯示四省學生學業素養表現排名世界第一,學生愛好閱讀興趣排名第一,而且閱讀材料廣泛。家長高度重視教育,超過了與四省市家庭經濟水平相當甚至更高的國家(地區),但家長的感情支持在參測國家(地區)中處于中等水平。我們的短板在哪兒呢?首先,教育公平需要持續推進,四省市閱讀領域學生素養的校間差異比為42%,屬教育質量高但校間差異大的區域,其中鄉鎮學校師資問題成為重要短版;其次,學生學習時間長,學習效率總體不高。四省市學生平均校內課堂學習時間為31.8小時/周,在79個參測國中排第四位。四省市學生的閱讀、數學和科學的學習效率(分數/學習時間)在參測國家(地區)中排名靠后,分列第44位、第46位、第54位。最后,學生的幸福感較低,學生學校歸屬感指數為-0.19,在參測國家當中排51位,生活滿意度平均分為6.64分(總分10分),排61位。

教育在線:你們的這些試點對我國教育更長遠的意義是什么?

胡平平:將有利于突破素質教育困境,引導科學的基礎教育質量觀。素質教育全面實施多年來,其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但在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實踐中,往往難以深入實施,應試教育傾向難以從根本上扭轉,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得不到真正落實。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健康體質狀況下滑、社會責任感缺失、創新精神不足、實踐動手能力差等問題,已經成為困擾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頑癥”。針對這些問題,國家已經采取了諸多干預措施,但成效不大,其中一個關鍵原因是我們只有一個為選拔人才設立的中高考指揮棒。要想真正走出素質教育的“困境”,必須再建立一個學生發展過程性評價的指揮棒,對受教育者的德、智、體、美、勞的發展情況進行“全面體檢”,為制定相關政策和實施質量改進提供科學依據,為引導社會科學評價教育質量提供方向、方法和結果。

同時我們的試點探索也有利于基礎教育精細化管理,提升教育科學決策水平。隨著各級各類教育普及程度明顯提高,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主要任務已經從“擴大規模”轉變為“全面提高質量、促進內涵發展”。“有學上”的問題基本解決,“上好學”的矛盾越來越突出,這對政府教育管理的精細化和決策的科學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需要改變過去粗放的質量管理模式,及時、全面、深入、細致地把握基礎教育質量狀況,為有關教育管理行為和教育決策提供科學依據,以便更加合理地安排和使用教育經費,更加有針對性地組織實施教育重大工程項目,更加有效地采取質量改進和干預措施,推動教育由“粗放式”向“精細化”轉變,推動教育決策由“經驗型”向“科學化”轉型。同時按照“政府管教育、學校辦教育、社會評教育”的原則,國家帶頭構建基礎教育質量監測評價機構,由相對獨立的第三方對教育質量做出評價,也是推動管辦評分離的必須。

總之,客觀的監測數據是教育評價的基礎,我們用數據靠事實支撐的這些成績和短板沖擊了現有的“一好遮百丑”的傳統評價。我們的“短板”短在哪里?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這些短板是否影響國家對創新人才需求的培養?教育應該怎么改?相信《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落實,全國各級各類教育的評價改革還要全面深入地鋪開,直至影響到每一個區縣、學校和學生,影響到全社會。

教育在線:您認為當前教育評價改革的關鍵是什么?

胡平平:當前各類教育質量評價標準正在緊鑼密鼓研制中,這項工作得到了社會各界和教育系統廣大干部、教師的高度關注,調研中大家一致認為教育評價必須要解決中高考指揮棒在當前教育評價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的問題。一些區域黨政負責人缺乏正確的育人觀念,過分注重結果,忽視過程,過分關注考試分數和升學率,過分關注重點學校,甚至給學校下達指標,以分數、升學率給予獎懲。對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重視不足。因此改革教育評價的關鍵是端正辦學方向、轉變教育理念,其中地方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又是教育評價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只有地方領導帶頭轉變教育觀念,才能調整政策、主導教育部門、引導社會樹立科學正確的教育質量觀。評價也必須評價地方黨委政府。二是由于中國太大,發展很不平衡,因此評價區域、學校、學生必須要看發展、看過程、看增值。評價要有前后對比的增值評價,這才能符合中國實際,才能讓所有教育人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和希望。新時代,國家對教育的要求一是公平二是質量。因此,評價必須要解決指揮棒和牛鼻子的問題。地方官員要出政績,評價就是要告訴大家正確的教育政績觀到底是什么。隨著各級各類教育評價標準、評價指標的制定和實施,相信新時代的中國教育一定會有更大的發展。

(胡平平系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副主任,曾任第八、第九、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曾任安徽省教育廳副廳長)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教育 評價 學生 監測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视频 |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不卡 | 中文字幕不卡乱偷在线观看 | 久久免费国产視频 |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你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