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脫貧者說 脫貧者說
“草帽哥”的 小康路
本報記者 馬振東
午飯時分,馬成祥和妻子的農家樂中卻不見客人身影。受疫情影響,卓爾山旅游景區的游客數量銳減,夫妻倆的生意也冷清下來。
眼見農家樂的收入不比往年,兩口子開始盤算其他門路。“好在我倆還有手藝,把農家樂改成私房菜,就做咱當地人的生意。”面對暫時困難,馬成祥保持樂觀。
馬成祥家住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八寶鎮拉洞村,毗鄰海北卓爾山旅游景區。2017年,夫妻倆蓋起小院兒開起了農家樂,從此吃上了“旅游飯”。
如今的馬成祥是村里的創業致富能人。然而,幾年前他還是一名貧困戶。
“2016年,媳婦得了胰腺炎,因為沒錢拖來拖去成了重病,醫院都下了病危通知書。”那時的馬成祥常年在新疆打工,媳婦一人在家務農,收入本就微薄,一場大病,花去了20多萬元的醫療費,當時負債累累,一家人的生活幾度陷入困境。
2015年,當村里的扶貧工作隊進到他家調查摸底時,一家三口擠在簡陋的羊棚里,老房子已經無法住人,整個家里沒有一件像樣的家電。經過民主評議和公示公告,馬成祥一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雖然享受到相關扶貧政策,但靠自己努力擺脫貧困的想法一直裝在馬成祥心中。
“當時和媳婦去北京看病,病好了以后,我也帶著媳婦在北京的幾處景點轉了轉,好多景點都有手里拿著‘小本本’的向導,詢問游客需不需要住宿,了不了解當地小吃,我打聽了一下人家一天能賺不少錢呢。”在帶妻子四處求醫的過程中馬成祥看到了不少旅游商機,馬成祥想,自己家就在卓爾山下,每年往來的游客這么多,自己何不回家當向導呢?
一回家,馬成祥說干就干,先是去旅游管理部門辦了一張“草帽哥”的向導服務證件,又去了各個景點、酒店、餐飲了解情況。本著誠信、認真的做事態度和良好的口碑,“草帽哥”的名頭在祁連越叫越響,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馬成祥打算蓋新房。畢竟,一家人長期住在羊棚里也不是辦法。
“當時手里沒那么多錢,想著能蓋出個框架就謝天謝地了。”媳婦丁桂花說當時每天馬成祥賺多少房子就蓋多少,蓋到哪兒算哪兒。
為了能讓一家人早點住上新房,馬成祥每天早出晚歸,一頂草帽、兩塊兒干饃饃,就是他全部的裝備。早上出門口袋里沒有一分錢,晚上回家都是錢袋鼓鼓的。
“沒想到當個向導能賺這么多錢,以前怎么沒發現這么一條好路子呢?”看著新房漸漸成型,丁桂花心里別提有多開心。
那段時間看著丈夫為了這個家每天如此操勞,丁桂花也坐不住了。
“剛好孩子放暑假,每天我就和兒子去山上采黃蘑菇,拿回來自己曬好再賣給客人。”丁桂花說,最多的一天僅僅靠賣蘑菇就賺了2000多元。
經過一家人的努力,2017年5月,新房直接蓋成了農家院,當年就賺了14萬元多。
日子越過越好,當年的貧困戶轉眼就成了村里的致富能手。成功脫貧致富的馬成祥并沒有忘記鄉鄰。他不僅經常幫助村里的老弱病殘,還鼓勵貧困戶跟他一起做向導服務,耐心細致地給他們教方法、授經驗。“能帶動更多的貧困戶和群眾脫貧致富,我感覺人生才更有意義!”馬成祥樸實的話語透著真誠。
去年年底,馬成祥決定擴大營業規模,扒掉了原先的羊圈,用這幾年的積蓄加上村里的發展貸款和親戚朋友們的資助共花費了五十多萬元重新整備了自家的小院兒,還在院里蓋起了7間小木屋。
“還有二十多天就能完工了,雖然今年的游客大不如前,但我相信困難總是暫時的。”馬成祥說,雖然今年游客不多,但他的農家院一夏天掙個三四萬元不成問題。
關鍵詞:“草帽哥”的 小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