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一帶一路>頭條
中外學者:中非合作抗疫為全球樹立榜樣
新華網北京7月2日電(朱夢娜)6月30日,由中國非洲研究院主辦的“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上主旨講話”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以視頻會議的方式舉行。
6月17日,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以視頻方式成功舉行。習近平主席在峰會上發表題為《團結抗疫 共克時艱》的主旨講話。研討會上,中外學者圍繞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的意義和影響、疫情下中非共建“一帶一路”的機遇與挑戰、如何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上主旨講話精神等議題展開了深入交流。他們認為,習近平主席主旨講話高屋建瓴、立意高遠。中非攜手抗疫成為中非深厚傳統友誼的又一次真實寫照。
“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上主旨講話”國際學術研討會會場全景。 (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供圖)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歷史研究院院長高翔在開幕式致詞時說,“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我們的會議方式,但是中非學術交流并未因此中斷,中非文明互鑒仍在繼續深化?!彼硎?,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上強調要“堅定不移攜手抗擊疫情,堅定不移推進中非合作,堅定不移踐行多邊主義,堅定不移推進中非友好”,為中非進一步團結抗疫和中非友好合作全面深入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人類社會早日戰勝疫情注入了強大正能量。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歷史研究院院長高翔致辭。(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供圖)
非洲社會科學研究發展理事會前副會長、喀麥隆雅溫得第一大學教授恩科洛·福埃指出,中國支持非洲發展工業。“尤其重要的是,在現階段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習近平主席強調‘推動非洲實現可持續發展是長遠之道。中方支持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建設,支持非洲加強互聯互通和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建設,愿同非方一道,共同拓展數字經濟、智慧城市、清潔能源、5G等新業態合作,促進非洲發展振興’,我對此感到十分高興。”
中國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新烽認為,邀請中非雙方的學者就學習習近平主席講話精神展開廣泛和深入的研討,對加強雙方學術交流、提升研究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希望中非參會者都能夠就疫情下的中非關系的機遇、挑戰與前景,以及疫情下中非共建“一帶一路”等議題,積極分享自己的研究觀點與學術成果?!巴ㄟ^云端會議這種方式嘗試解決中非共同關心的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副所長、中國非洲研究院副院長王林聰認為,這顯示了中非學界對彼此的尊重和重視。
在研討“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的意義和影響”議題時,中國傳媒大學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副院長、非洲傳媒研究中心主任張艷秋教授認為,當下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的舉辦恰逢其時,不但傳遞了中非合作框架下的守望相助精神,更以具體行動和倡議彰顯了構筑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張永蓬說,“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的成果,對于疫情后的國際合作與全球發展,特別是對于南南合作具有重要和深遠的意義?!?/p>
圍繞“疫情下中非共建‘一帶一路’的機遇與挑戰”議題,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副院長、非洲研究中心主任王戰認為,“中非衛生健康共同體”是在疫情危機關鍵時刻提出的,是中非人民面臨危險、化解威脅、把握機遇和創造機會的共同行動。中非應該以此為契機,繼續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非洲能力建設基金會執行秘書特別顧問阿蘭·埃梅·尼亞米特韋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可以在發展制造業方面扮演關鍵角色,這正是非洲需要關注的發展領域,非洲國家對“一帶一路”懷有期待。
非洲能力建設基金會執行秘書特別顧問阿蘭·埃梅·尼亞米特韋總結發言。(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供圖)
贊比亞大學孔子學院贊方院長、贊比亞大學“一帶一路”聯合研究中心主任桑德·恩加蘭德認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中國絲毫沒有縮小“一帶一路”倡議在非洲大陸建設的范圍,相反,習近平主席表示,“將合作重點向健康衛生、復工復產、改善民生領域傾斜?!边@一聲明重振了非洲民眾對飽受疫情沖擊的非洲醫療體系和經濟發展的信心。
在研討如何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上主旨講話精神環節,中國非洲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經濟研究室主任楊寶榮認為,中國和非洲國家應深化合作以應對疫情帶來的沖擊,繼續加強經貿合作,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加強醫療和公共衛生能力建設,積極推動新技術革命帶動下的產業項目落地等。
津巴布韋報業集團編輯莫妮卡·姆班巴瓦什指出,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上的主旨講話立意深遠,涉及多個重要問題。中非團結抗疫,需要中非之間相互信任,要把對方的利益放在心間。
研討會上,來自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的非洲留學生也用自己的切身體會講述了中國抗疫措施取得的明顯成效。他們表示今后要為非中友好關系的深入發展和共建“一帶一路”作出自己的貢獻。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非洲研究院主辦,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非洲研究院、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中國著名高校的專家學者,以及埃塞俄比亞、喀麥隆、肯尼亞、盧旺達、贊比亞、津巴布韋等非洲國家的大學教授、智庫學者和在華留學生等共計80余人出席了研討會。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