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小微經濟呈現逐漸向好趨勢
“后疫情時代”的到來,讓人們對于社會生產生活的恢復充滿渴望與期待。消費的復蘇也帶熱了小微經濟。營業時間大幅延長、交易活躍度顯著提升、新增數量明顯增加、數字化轉型趨勢明顯……小微經濟向好趨勢愈發明顯。
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和世界經濟產生了巨大影響,特別是小微企業由于其脆弱性而受沖擊更大,一度面臨生存危機。我國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時,政府部門也加大了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力度,減免房租、減稅降費、融資貸款、優化營商環境等政策“力挺”小微企業,小微經濟也不負厚望,展現出十足韌勁。根據微信支付最新數據顯示,全國小商家數5月份環比1月份至2月份增長2.36倍,交易總筆數5月份環比1月份至2月份增長5.1倍,交易金額增長近2倍。小微經濟回暖向好趨勢明顯。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業”被提及了39次。而保障就業和民生,必須穩住上億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這些小微經濟主體占市場比重最大,多集中在建筑、零售、住宿、餐飲、家政等貼近居民服務生活的行業,創業成本低、就業門檻低、勞動力需求量大,對弱勢群體的接納度高。數據顯示,小微經濟經過多年發展貢獻了80%的就業,70%左右的專利發明權,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稅收。每年新增市場主體的90%以上都是小微企業。因此,各地不斷出臺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等政策,不斷加大返還力度,擴大政策受益面,正是為小微企業穩企賦能撐腰,助其釋放更多的就業可能,為保障就業、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助力社會經濟穩定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受疫情影響的小微經濟開始更好地擁抱數字技術,騰“云”而上、踴躍“觸網”,線上線下齊發力。直播帶貨、短視頻拍攝甚至線上教學;電子支付積累的信用帶來互聯網銀行的“無接觸”信用貸款;外賣、優惠券等數字工具的廣泛應用大大提高了營業額……數字智能化的轉型升級加速了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元氣”恢復。特別是各地發放的消費券展現了其撬動消費的杠桿作用。據統計,在消費券的帶動下,數字商店的收入流水周環比增長73.4%。特別是小規模商家,87%的消費券流向年銷售額30萬元以下的小商家,拉動效應可達2.97倍。
誠然,形式雖然樂觀,困難依然存在,小微經濟整體仍處于較為困難時期。要推動小微經濟復蘇和持續健康發展,政策保障必須從“扶上馬”變為“送一程”;進一步激活小微企業的發展“內力”;科學規劃精細管理,引導有序經營,嚴格防疫和質量安全等責任;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打造良好的經營環境和便捷的政策審批服務,引導個體經營戶向新市場主體、新市場主體向規模企業成長發展。
“小微活,就業旺,經濟興”,小微經濟的不斷向好,彰顯了國家治理能力的創新和地方經濟復蘇的探索,展示了各級黨委、政府穩定經濟、提振消費、擴大就業的信心和決心,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與疫情斗爭、追求美好生活的行動自覺。再度熱起來的小微經濟必將在挖潛內需、保障民生,增強區域發展活力和自信,優化發展環境,推動經濟社會恢復,滿足群眾生活需要的過程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央廣評論員 郭威)
編輯:秦云
關鍵詞:經濟 趨勢 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