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 協商
“山哈人”的幸福夢
——杭州市縣兩級政協推動莪山畬族少數民族鄉高水平發展紀事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不能少。”少數民族群眾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心頭牽掛的事。2002年11月下旬,到浙江工作才一個多月的時任省委書記習近平就到麗水市景寧畬族自治縣雙后崗等村調研,強調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欠發達地區,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不能留下盲區和死角,貧困鄉村一個也不能掉隊。
從杭州出發,經杭新景高速驅車70多公里,就來到了“中國快遞之鄉”——浙江省桐廬縣,再沿著美麗的徐七線20多分鐘,便是杭州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鄉——充滿濃郁畬族風情的莪山鄉。
昔日的莪山,男子多光棍,女子無嫁衣,算得上是真正的窮鄉僻壤。1988年,在杭州市政協的呼吁下,莪山畬族鄉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正式成立,從此,政協便與莪山這個畬鄉結下了深深的情緣。在幫助莪山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征程上,杭州市政協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
杭州市政協領導每年都要多次“回”畬鄉,走村串巷、進企入戶、結對幫扶,與當地黨委、政府共同研究發展的規劃思路、項目舉措,千方百計牽線搭橋、幫助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問題。一件件落實、一項項推進,階段性的幫扶變成了“全天候”的工作,“協”力幫扶的“接力棒”撬動了畬鄉建設發展結出了豐碩成果。近年來,莪山先后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浙江省美麗鄉村示范鄉鎮”等榮譽。2019年 10月16日,“中國畬族第一鄉”花落莪山。今天的畬鄉,全域景區化,村村是景點,戶戶有風景,“畬”字招牌越擦越亮,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換的通道越走越寬。進入莪山的“團結門”“和諧門”和“幸福門”三座牌樓,見證著畬鄉的巨大變化和百姓的幸福生活。
回顧30年市政協與畬鄉情,歷屆政協主席們都感到特別欣慰。十一屆杭州市政協主席潘家瑋說,莪山的發展變化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和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結果,是省市縣黨委政府和莪山鄉廣大干部群眾不懈奮斗、辛勤努力的結果,也是市縣兩級政協結對幫扶、接續助力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譜寫出了一曲攜手共建幸福和美生活的協奏曲、生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時代歌。
窮山坳變成了“金窩窩”
海拔600多米的戴家山是莪山鄉新豐民族村一個僅有38戶人家的自然村。由于地理位置偏遠,上學難、就醫難、增收難成為限制戴家山發展的重要因素。年輕一代為了擺脫貧困下山進城。人一走,不僅萬畝竹林缺少壯勞力,隨之而來的房屋空置、老人空巢、產業空乏,畬族文化淡化,村莊也逐步“空心化”。
八屆杭州市政協牽頭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幫助莪山開通了10公里光纜,徹底解決了村民與外界信息交流不暢的問題。時任市政協主席虞榮仁多方聯系、積極推動修建了通往戴家山的潘戴線公路。2007年,九屆杭州市政協召開專題會議,時任杭州市政協主席孫忠煥親自協調落實幫扶資金,支持推動創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完成浙江省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徐七線改建等8個重點項目實施……基礎設施的改善、發展環境的提升,給戴家山帶來美麗的諜變。
綠水青山在莪山不僅是“金名片”,更是可持續發展的“搖錢樹”、“聚寶盆”。2013年開始,戴家山村民把自家老房子出租給民宿經營者,將農村“山水林湖田房”等“沉睡資源”逐漸轉化為“發展資本”,開啟了“美麗鄉村”轉化成“美麗經濟”征程。在首批成功引進的“秘境·山鄉生活”和“云夕·戴家山”兩家優質高端民宿的示范下,走出去的畬族青年回來創業了。他們利用自家老宅,發展自營民宿。“現在村里條件越來越好,游步道全部貫通,5G實現了全覆蓋。山好、水好、空氣好,戴家山成了很多年輕人的打卡地。”細數戴家山家底,新豐民族村書記雷國良有些小自豪。為了讓打卡的人們放慢腳步,村里引進了先鋒書店。書店由老房子改建而成,外刷黃泥墻卻毫無違和感。坐在這里,既可品味咖啡、遠眺青山,又可觸摸歷史、放空發呆,成了竹海林間的美麗“秘境”。
生活中應有詩和遠方。緊挨著先鋒書店的是網紅民宿——戴家山8號。95后的掌門人卲婕酒店管理專業畢業,她將老宅進行了改造,保留了老房子、老物件的記憶,又最大程度地將山居生活融入民宿中,于細節處體現精致和匠意。推門走出民宿,和路邊的阿婆阿伯聊個天,品嘗下畬鄉最具特色的小吃,地道的山居生活讓戴家山8號很快脫穎而出成為了網紅打卡地。
種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為了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近年來,新豐民族村對基礎設施、村莊環境等進行了改造提升,帶動了一批高端民宿和現代農業產業的出現,促進村集體經濟和村民增收。這里已連續兩屆成為“中國(桐廬)國際民宿發展論壇”的現場考察點,“云夕·戴家山”民宿成為桐廬縣唯一的“浙江省金牌民宿”,“美麗資源”釋放出了致富活力,以前最窮的山坳坳成了“金窩窩”。
產業助力鼓起畬民錢袋子
“對莪山鄉幫扶工作既要讓畬鄉人民的錢袋子鼓起了,又要賦予少數民族群眾的文化認同,讓經濟發展與民族團結進步相得益彰,要把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不能少”的要求扎扎實實的落地生根,讓各民族真正向石榴籽一樣緊緊的團結在一起,建設好畬漢同胞共有的精神家園,這才是莪山畬族鄉高水平發展的重要路徑”。葉明主席動情的說。
2013年,時任十屆杭州市政協主席葉明帶著市、縣政協機關和有關部門,圍繞加快莪山畬族鄉發展進行了專題調研,提出了創建“中國畬族第一鄉”的目標思路建議并得到了杭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杭州市政府專門出臺幫扶政策,成立領導小組,明確創建任務,扎實推動創建工作并高標準完成了第一輪的創建任務。2017年以來,杭州市政協牽頭的聯鄉結村幫扶集團持續深化幫扶工作,助力畬鄉經濟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努力打造民族鄉村振興發展的樣本。
2017年,中共杭州市委對新一輪聯鄉結村活動進行部署,并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深化“聯鄉結村”活動加快推進精準幫扶工作的實施意見》。十一屆杭州市政協認真貫徹落實市委部署要求,扎實抓好新一輪聯鄉結村幫扶工作。市政協主席潘家瑋每年都要到莪山鄉進行幫扶、開展調研,帶領市聯鄉結村第四幫扶集團成員,從產業發展、農民增收、文化惠民、基礎設施建設、社會治理等全方面持續深化幫扶工作。
莪山鄉的發展始終牽掛著十一屆杭州政協主席潘家瑋的心。2017年至今,他每年赴莪山鄉開展幫扶調研,并帶領聯鄉結村第四幫扶集團成員,從產業發展、農民增收、文化惠民、基礎設施建設等全方面持續深化幫扶工作。
2019年,莪山鄉榮獲“中國畬族第一鄉”稱號后,杭州市政協對莪山鄉的幫扶工作不停步、支持力度不松勁,市、縣兩級政協傾力支持莪山鄉加快民族鄉村振興示范建設,打造民族鄉村振興的莪山樣本,不斷鞏固拓展幫扶成果、提升鄉村振興發展的內生動力,實現在高起點上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發展。
思路決定出路。烈日下,徐七線沿線的莪山鄉沈冠村,八零后的莪山畬族鄉黨委書記李春龍與村書記黃金源正帶著一幫年輕人在認真查看稻魚共生示范基地中稻魚生長情況,忙著準備即將在這里舉行的杭州市全域土地綜合治理現場會。
作為深化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省級試點,莪山將全域整治作為破解“增地”、“增收”、“增效”三大難題的金鑰匙。沈冠村充分挖掘畬族“稻漁天養”傳統農法,結合現代科學技術,實現“一水兩用、一田多收、糧漁雙贏”,推動傳統農業轉變為生態農業、精致農業,帶動了農業產業升級;通過閑置用地盤活或空間騰挪,保障了新興產業項目用地,推動村級集體化債增收,成為畬鄉深入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的一個縮影。
沿著五彩的田園路,站在稻田中間的糧油加工中心二樓,一眼望去,藍天白云下,油汪汪的稻田,沈冠村書記黃金源打心里那個高興勁兒。
“村班子僅用半個月時間就完成土地流轉500畝,以前荒的、散的土地慢慢活起來了。通過流轉1000畝土地和5家24畝低小散石材企業進行復墾,村里打造出了五彩水稻、稻香魚、稻米產業鏈延伸品以及觀光、體驗、休閑一體的農旅融合集中區,這個騰出的空間承擔了水稻、茶葉、油菜等農產品的加工和展示功能。稻魚種養示范基地的畝田稻魚產量達300斤左右,平均每畝稻田收益到了10000元。如今全域整治理念深入人心,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猶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在中門民族村完成土地流轉的農田里,雙季茭白秧已經下種、分株,在杭州市農科院的指導和牽線下,農業科技人員通過微信與村干部、種植戶即時互動,及時指導茭白生長。“在他們的指導下,茭白不僅鮮美,套養的甲魚還能帶來更多經濟效益。”新農技帶給了中門民族村更多的甜頭。記者來到塘聯村的水果大棚基地,這里的櫻桃樹經過三年栽種已茁壯成長,在配套完備的大棚中舒展著枝葉。聽村書記介紹,來這里的“共享農場”,可體驗采摘的樂趣,品味當季最鮮甜的水果。
時逢端午佳節,中門民族村的桐廬鑫誠食品有限公司一派熱火朝天。采用當地黃金柴原料的黃金粽,色澤嫩黃明麗,入口柔軟細糯,又較傳統粽子多了清熱解暑祛濕的功效,受到當地居民和客戶的喜愛。立志要把畬鄉“黃金粽”帶出大山的90后返鄉創業的小伙子姚鑫城,融合線上線下銷售模式,根據銷售特點對包裝進行設計提升,還增加了口味定制、粽樣定制、禮盒定制等個性化業務。每天15000個的出貨量,讓畬鄉百姓實現了家門口的就業。
酒香濃郁、紅曲清甜,龍峰民族村以紅曲酒聞名。記者還未進村,就已聞到空氣都彌漫著一股酒香的味道。“‘酒香龍峰’品牌已經打響,我們要利用現有資源,將非遺項目產品化、產業化,讓游客充分體驗既有文化,再通過開發民宿產業,將游客留下來,在增加集體經濟的同時,帶動周邊百姓致富增收。”村干部信心滿滿。
如今的莪山,致力于做深做透農旅結合文章,“一村一品”鄉村旅游業態逐步形成優勢。畬鄉特色農產品搭乘互聯網快車走出大山,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畬鄉文創中心、竹業小鎮、畬鄉畬寨、三維智創農場、藍田精舍、山陰塢鄉村生活藝術村等項目,百花齊放成為莪山經濟新的增長點。
“我們每年的第一次政協主席會議都是安排的莪山鄉召開,目的是要把莪山的經濟發展同政協參政議政內容相結合,真正把“幫扶工作落到實處,也成為了縣政協工作慣例。圍繞讓莪山民族產業更有特色、民富渠道更加拓展,桐廬縣政協要發揮政協優勢,持續建言助力,共同勾畫畬鄉為未來發展美好愿景。”桐廬縣政協主席王金才感到重任在肩。
文化賦能擦亮“畬”字金招牌
創新性傳承和不斷增進民族團結進步的文化認同是莪山鄉發展的重要目標。莪山畬族鄉雖歷經百年遷徙歷程,但民族印記鮮明,不僅保留著畬鄉棍凳、竹竿舞、五步拳、七步拳、大回拐棍等富含畬族特色的武術、民歌、舞蹈項目,沿襲了“三月三”、“六月六”等傳統節日,還常態化舉辦民間畬歌大賽、畬族武術表演賽和少數民族運動會,擁有非遺傳承人10名,杭州市級非遺傳承基地2個。
李氏花廳、畬族村落、山哈風情街區、民族服飾設計展演的永久落戶等成為集中展示民族印記的亮點,以一桌宴、一套禮、一臺戲等為內涵“五個一”文化塑形工程更是讓游客大開眼界。
“既要彰顯文化的群眾性,又要彰顯文化的民族性,更要彰顯文化的時代性。我們的發展才有后勁。”莪山鄉黨委書記李春龍表示。
為了做強“畬鄉文化”品牌,莪山畬族鄉不僅“扮靚面貌”,還采取多項舉措進行文化保護和開發利用,深挖文化底蘊、留存鄉風民俗、豐富民間文藝、傳承手工技藝……在一系列組合拳的帶動下,畬語、畬歌、畬技藝、畬傳統等文化民俗在現代生活中“活過來”,融入到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這是展示畬族文化之窗,也將是‘民族+時尚’的高地,項目從規劃、啟動到建設,杭州市政協文史委邀請專家全程予以指導。截至目前,項目主體工程建設已完成工程總量的85%。”
六月的驕陽下,徐七線莪山大院旁的一個項目正在如火如荼施工,已漸露雛形的主體工程讓過往鄉民十分高興,這個未來莪山的“小鎮客廳”—— 莪山畬鄉文創中心,集全域旅游接待、畬族文化展示、文創產業孵化等功能于一體,將成為莪山全域鄉村振興、各村產業增收的一個集聚平臺。
《畬鄉鄉村振興評價規范》發布、“中國(浙江)民族服飾設計展演永久落戶”授牌……建設“中國畬族第一鄉”讓莪山這片土地厚積薄發、實現質的飛躍,即將迎來的桐廬高鐵時代等多重機遇將再一次給莪山加快發展插上翅膀。
宏圖繪就小康景。杭州市、桐廬縣兩級政協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杭州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發揮政協的優勢特色,對標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在服務助力建設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重要窗口”的征程中接續努力、協“畬”前行,一張藍圖繪到底。
山哈人實現了“中國畬族第一鄉”的美好愿景,踐行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團結帶領鄉親們奔向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編輯:王亦凡
關鍵詞:莪山 杭州市 幫扶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