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悅·生活悅·生活

李積回:從音響發燒友到音響收藏家

2020年06月28日 14:18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編者按:廣東省陽江市陽東區那霍工業園一號,有一座音響博物館,館藏的音響設備及音樂唱片極其豐富,吸引著來自國內外絡繹不絕的音樂、音響愛好者。

走進這片收藏世界,似乎徜徉在浩瀚的音樂長河。收藏人李積回的“發燒”人生更令人感嘆不已。

圖①:VIVID音箱,南非2002年產。陽江市十八子音響博物館藏

圖②:Edison(愛迪生)第一代蠟筒留聲機,美國19世紀80年代產。陽江市十八子音響博物館藏

圖③:李積回隨感集《音樂與刀》封面圖。資料圖片

圖④:WEBSTER CHICACO鋼絲錄音機,美國1950年產。陽江市十八子音響博物館藏

 

契機

半路出家成發燒友

300多萬張黑膠唱片、300多萬張CD,絕版黑膠天碟榜唱片,大名鼎鼎的品牌音響、記錄著聲音發展歷史的留聲機、古董音樂盒……陽江市十八子音響博物館內的珍藏,任誰看了,都會驚嘆連連。

這些都是李積回從世界各地淘回來的。

在音響圈,李積回的癡迷很有名。不少人以為他有音樂背景,其實他原本是個做刀具生意的。他和音響、音樂,不過是偶遇。

李積回的父親做刀具起家。子承父業,李積回順理成章做起刀具生意,他的陽江十八子刀具是當地的龍頭企業。李積回喜歡深居簡出,偶然發現音樂能夠緩解工作壓力,連帶多年的失眠毛病也有所改善,“一聽音樂,什么煩惱都沒有了。”于是,他對音樂的喜愛變成了“癡”。

“是誰在敲打我窗……蔡琴的聲音一出來,我就喜歡上了這音響。”2001年廣交會上,李積回第一次花了6萬多元買了一套音響,剛開始還覺得價格太貴,但在聽了一年后,他體驗到了高端音響的魅力,“買了那套音響之后,再回過頭來聽別的音響就發現不行了。”

自此,李積回變成了音響發燒友,休息時常與朋友們一同交流賞析。隨著朋友、音響、唱片的增多,李積回在2005年專門舉辦十八子視聽會,組織發燒友交流、試聽。

2007年,美國著名音響雜志《絕對音響》主編羅伯特·哈里聞名前來。看了李積回的收藏,羅伯特·哈里評價說,他走遍了全世界,這里的黑膠唱片都趕得上美國國會圖書館了,而且范圍廣、內容多,有些收藏類別稀有、內容頂級。“于是他親筆贈言——‘世界第一發燒友’,還鼓勵我去建一個音響博物館。”李積回笑著說,這話啟發了他。于是他下定決心,建立一個私人音響博物館,將音響文化傳播給更多人。

經過兩年的籌備,2010年5月1日,李積回的音響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更多的人來到這里,交流心得,體驗高品質音響帶來的聽覺盛宴。

越來越多的歌手新專輯發布、歌迷會、音響廠家新品發布會等,選擇到李積回的博物館里舉行。每到周末,這里總是很熱鬧。“多的時候一場活動100多人,我們也會選擇分上、中、下午不同場次舉行。”李積回說。

發燒友自有一片天地。國內很多地方都有自發性的音響協會,凝聚著一群愛好音樂、愛好音響的人士。有時,一個音響協會里面還會有國別和器材細分小組。“這些發燒友來自各個行業,其實大部分都是工薪階層,他們動手能力強,時間充裕,沒有錢就自己DIY,然后聚集在一起交流心得。”李積回說。

說起發燒友,李積回說,“360的周鴻祎先生兩次來到我的博物館。聽了音樂,看了我的音響,買了其中一套一模一樣配置的音響回去。”

“另一個朋友,平時工作壓力很大,經人介紹來到我的博物館。當他通過德國的柏林之聲音響聽到一段鄧麗君的歌聲時,大為震撼,身心感到從未有過的放松。”李積回說,一個人無論擁有多少財富,如果沒有一個讓內心安定的愛好,就是不完美的。音響和音樂就能給人帶來靈魂的撫慰。

投入

留住美好的聲音

陽江市十八子音響博物館位于國家AAA景區——廣東省陽江市十八子集團總部,總面積約1萬平方米。博物館共有四層樓,設有音響歷史館、音樂館、體驗館、綜合館四大功能館。

通常,李積回會帶初次來博物館的人先到歷史館參觀,介紹音響的起源與發展,“這是一個時空隧道,帶我們穿越回早期的音樂世界”。

一進門,一排排刀形編鐘豎在眼前。叮叮當當,清脆的聲音從李積回敲打的刀片中傳出,和編鐘發出的金屬聲一樣清越。“這就是刀與音樂的淵源。”“人類敲打石器、木器表達喜悅和歡樂,就是原始樂器的雛形。這表明音樂原來是從最原始的生產工具中產生,后來才 ‘進化’到各種不同形式、不同音效。”李積回說。

音響歷史館面積約660平方米,共分為“古董鐘”“音樂盒”“留聲機”“現代器材”“音箱”等9個展區,完整呈現出了聲音的鮮活歷史。

在這里,可以觸摸到音響的發展歷程,從編鐘到古董鐘,從第一代留聲機到現代的世界各地的音響器材,都可以看到。

“博物館所有藏品都是真品,每一臺都能使用。”雖然能夠使用,但音響畢竟是有壽命的,特別是收藏級的音響,舍不得過長時間播放,李積回雇專人精心保護,并且專門錄下了每臺音響的聲音,讓愛好者既可以看實物,又能聽音質、品音色,徜徉在音樂的海洋之中。

一路參觀,一路聆聽。這些琳瑯滿目的音響器材刻錄著時代的記憶、昭示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使參觀者更加理解音響所蘊含的文化價值。

體驗館的視聽室廣受客人的喜愛。每個視聽空間都按聲學混響原理,使用不同材料,搭配不同器材,營造出高保真的視聽境界。大量的吸音材料和擴散板用在房頂、墻壁,確保聲音的真實性、現場感。

在設計考究的視聽室,聽音樂有十分美妙的感受。民樂《十面埋伏》,高亢激烈,絲絲入扣;現代音樂《貝加爾湖畔》,悠揚動聽,寬闊通透。音樂一起,燈光漸暗,閉上眼睛,旋律的海洋滲透進每個細胞中,有一絲感動、有一絲興奮。

博物館其他空間,也是音響發燒友夢寐以求的王國,其中精品繁多。無論是播放器、功放、喇叭、線材還是附件,齊集眾多世界著名品牌,有絕版也有旗艦版。在這里,處處顯露出李積回對音樂的熱情與用心。

李積回在音響發燒路上投資上億,但他并不熱衷金錢上的回報。“我并沒有擁有這些寶貝,我是在展示人類追求美好聲音的成果,替和我一樣喜好音響和唱片的發燒友們守護這些東西。”

執著

淘“寶”世界各個角落

“在這個博物館里,每一張唱片、每一個音響都是我一件一件拿回來的。”說起這些年的“淘寶”經歷,李積回印象最深的還是關于音樂盒的故事。

籌備“音響歷史館”期間,李積回一次在上海出差,在虬江路附近的市場閑逛時,突然一陣“叮叮咚咚”的聲音傳入耳中,美妙動聽。李積回立刻循聲過去,發現一位老人,便連忙詢問。“這個是八音盒,是音響的始祖,是歐洲的鐘表匠人把一些報時的音樂剝離出來,做成的音樂盒。”聽到老人的問答,李積回非常驚訝,本以為自己的博物館已經收藏了100多年歷史的音響就夠了,沒想到還有200年歷史的八音盒這個空白,李積回當然想收了這件“寶貝”。

“我不賣,這是我孫子給我的。”老人一口回絕了。李積回不甘心,干脆退掉了下午返程的機票,留下來和老人聊天,一直聊到下午6點鐘,還舍不得走。“張老先生,請你跟你孫子聯系一下,能不能把這件八音盒轉讓給我的博物館?”李積回和張老頭講述了自己多年的發燒經歷和自己想把人類保存聲音的歷史證據珍藏在博物館的夢想。聽罷,老人說了一句話,“那你明天再來吧。”第二天一大早攤檔還沒開門,李積回就又來到虬江路候著張老頭。見李積回這么執著,張老頭終于答應了,以本錢12萬轉給李積回,“你做音響博物館,也是代表了我們發燒友的愿望,這是我們共同的心愿”。

還有一次,李積回在上海田子坊遇到了一個賣音樂盒的年輕人,不大的店鋪里卻擺放著不少古老又精致的歐洲音樂盒,李積回眼前一亮,非常興奮。但是一問,人家根本不賣,因為他打算自己開一個音樂盒博物館。李積回于是先不談買賣,把這位年輕人邀請到了廣東陽江的博物館,讓他逛逛看看。年輕人被李積回的行動和收藏規模震撼了,決定把自己的音樂盒全部讓給李積回,完成他搭建音響歷史的重要一環。

李積回的博物館里現在館藏的音響器材超過6000件。在他看來,這些藏品曾經是世界音樂歷史的證物,把散落在全世界的寶貝收藏起來是他的使命,“如果遇到了不買回來,就會錯過一輩子”。

李積回最引以為傲的就是,他的音響歷史館填補了一個空白。“世界上其他地方沒有這么全面記錄人類音樂發展史的博物館。”這樣系統又科學的展示,都來自李積回10余年精心又執著的“淘”,遠在建博物館之前,從李積回踏上“發燒”之路就開始了。

街角花園的角落,二手圖書店,華人街,賣舊書的小店,巷子末端的唱片店……每次出國或者出差,李積回都會跑到他的“專屬地點”搜尋那些藏在角落里的驚喜。“哪些唱片值錢,哪些唱片珍貴,我們發燒友都知道一些榜單,那就是我的挑選標準。”

“有一次,一個唱片攤檔的檔主找到我,神神秘秘地說有一件大事情。”原來是有一個日本的圖書館要進行數碼化,想出售圖書館藏的全部黑膠唱片。李積回算了算,要花200多萬元,“那我差不多要拿一個貨柜的刀具商品去換這一個貨柜的唱片。”李積回沒有猶豫,20萬張黑膠唱片一次性購回。在建博物館之前,李積回一直都是自己憑興趣在“淘”唱片,從2013年之后都是成批買回來。

“最近我又淘到一個!”李積回興奮地展示聊天記錄。原來,美國堪薩斯城的一位收藏家最近放出了兩部蘇富比收藏級別的音響,是美國上世紀70年代制造業黃金年代的巔峰之作,因為當年的售價太過昂貴,本身存世稀少,所以格外珍貴。“這是我現在還在尋找的。我通過國外留學生,與跳蚤市場賣家進行微信聯絡,確定很罕見的才會收。”這份持續到今日的熱情,仍在不斷豐富著李積回的音響博物館。

李積回總結自己10多年的收藏經歷,感慨收獲頗多:“音樂給了我快樂的基因,讓我不斷地追求,無論遇到什么艱難困苦,一樣歡樂地面對。”

“音樂非常深刻,是世界上唯一能陪伴你一生一世的東西。”在李積回看來,聆聽音樂能夠使自己的人生邁向更高的境界。

“音樂是醫治一切的良藥。”在李積回的隨感集《音樂與刀》的開篇這樣寫道,失意的時候它是一杯清茶,得意的時候是它是一杯溫水。

有的發燒友告訴李積回,我花大價錢買這個音響,但是從中得到的價值和獲得感遠遠超過金錢本身。“物質的享受是消耗的,精神的享受是疊加的。”李積回說。

李積回的夢還在路上。“未來我想做音樂小鎮、音樂學校、音樂圖書館。”李積回的音響博物館是一個寶庫,數百萬張唱片所涵蓋的種類非常廣泛。“我們持之以恒地進行分類梳理,結合數字化信息技術,目標是打造一個音樂數據庫基地。”

“以音樂文創為產業著力點,結合世界發燒音響博物館及其相關衍生資源,打造高水平的音樂文化產業集群,并通過植入音樂主題文旅體驗內容,從而填補陽江音樂文旅產業空白。”陽江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吳定介紹說。

李積回相信,音樂傳承著人類的文化與文明,他的博物館記載著人類一段音樂與音響一脈相承的文化歷史,而且不斷地注入新的音符,譜寫新的樂章,并將持續地完善和傳承下去。(人民日報記者  吳冰  洪秋婷  姜曉丹)

小貼士

音響組成

最簡單的音響系統可由音源、功率放大器和揚聲器組成。

功率放大器主要是將音源器材輸入的較微弱信號進行放大后產生足夠大的電流去推動揚聲器進行聲音的重放。

音箱是一套音響器材的喉舌,音響器材重放聲的優劣最終靠音箱去傳遞,因此音箱在音響器材中舉足輕重。

音響發展

音樂最初是人類通過演奏樂器而呈現的。

1796年,瑞士人安托·法布爾開發了圓筒形八音盒,利用圓筒裝置和調好旋律的金屬梳齒通過金屬片彈撥來演奏音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八音盒。

1877年,愛迪生發明留聲機,世界上最早的錄音裝置誕生。

1891年,德國人埃米爾·伯利納成功研制以蟲膠為原料的黑膠唱片,以解決此前蠟筒留聲機播放時間短、聲音不穩定和錄制唱片慢等問題。

1982年,可以記錄并播放音樂的CD光盤誕生。光盤體積比黑膠唱片大為縮小,直徑僅為12厘米,記錄無損的數字信號,可以自由快速選曲,能夠半永久使用,實現了許多樂迷便捷的夢想。

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數碼流播放正在成為發燒友的新選擇。

Hi-Fi音響

Hi-Fi是英文High-Fidelity的縮寫,譯為“高保真”,其定義是:與原來的聲音高度相似的重放聲音。

Hi-Fi標準并非唯一。音響界衡量音響器材Hi-Fi的程度,存在著客觀測試和主觀評價的差別,專業人士通常以技術指標來決定器材Hi-Fi的程度,而音響發燒友則往往通過自己的耳朵去判斷器材是否達到心目中的Hi-Fi。

此外,判別重放聲音高保真程度的高低,不僅需要有性能優良的器材和軟件,而且還要有良好的聽音環境。(陽江市十八子音響博物館提供)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音響 李積 積回 音樂 博物館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色窝窝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最新晚上碰碰精品视频 |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狠狠老 | 尤物在线精品国产 | 中文字幕在线日韩6页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色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