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從二戰到全球抗疫:團結合作是勝利之源
新華社北京6月24日電(國際觀察)從二戰到全球抗疫:團結合作是勝利之源
新華社記者孫萍
6月24日,俄羅斯在首都莫斯科隆重舉行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閱兵式。在抗擊新冠疫情的關鍵時期,這場一度被推遲的盛大閱兵備受矚目,更顯意義非凡。
紀念二戰勝利,也是紀念先人們在戰爭浩劫中展現出來的團結、勇氣和力量。今天,新冠疫情帶來嚴峻的全球性危機,人類再度走到重要關口。歷史昭示未來,團結合作,才是戰勝疫情的力量之源。
團結合作的力量
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已過去三個多月,但疫情仍在肆虐,全球確診病例已經超過900萬例,在美國、拉美、南亞等區域的一些國家,疫情曲線至今未有平緩跡象。
只有團結合作,才能共克時艱。這是二戰勝利留給人們的歷史啟示。
二戰令人類陷入至暗時刻,在法西斯和軍國主義力量的肆虐下,世界大部淪為血與火的戰場。各國意識到,只有團結合作才能走出暗夜。1942年1月1日,美國、英國、蘇聯、中國等26國代表在華盛頓發表《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正式形成,引領人類最終走出大戰陰云。
團結合作是戰勝法西斯的強大力量,也是克服新冠疫情等全球性危機的最有力武器。
今年初,中國疫情防控形勢最艱難之際,77個國家和12個國際組織以及84個國家的地方政府、企業、民間機構、人士向中國提供了各類物資捐贈。國內疫情緩和后,中國投桃報李,截至5月31日,中國共向27個國家派出29支醫療專家組,已經或正在向150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提供抗疫援助。
無論是亞非拉等發展中區域,還是歐洲等發達地區,這樣的守望相助漸成常態,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理念正在激發越來越多的共鳴。
如同二戰中并肩浴血奮戰,在全球抗疫中,中俄守望相助,樹立大國合作典范。俄羅斯第一時間向中國派出援助醫療隊,也是第一批向中國提供援助物資的國家。在俄羅斯疫情趨緊后,中國同樣及時向俄羅斯派出醫療隊并援助醫療物資。
正如俄羅斯駐華大使杰尼索夫所言,中俄再次像二戰時一樣,面對共同的“敵人”并肩作戰。
正本清源的力量
閱兵一周前,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美國《國家利益》雜志發表署名文章《二戰75周年的真正教訓》,駁斥西方在二戰敘事上的歷史修正主義企圖。
二戰結束75年來,圍繞這段歷史的“敘事”之爭從未停止。近年來,二戰歷史“政治化”之風愈演愈烈,美西方一些勢力試圖通過篡改歷史來實現政治企圖。
去年9月,歐洲議會通過一份決議,稱蘇聯和德國戰前簽署的互不侵犯條約“為二戰鋪平道路”。今年5月,美國國防部宣稱二戰始于“德國和蘇聯入侵波蘭之時”;美國總統則聲稱“美國和英國戰勝了納粹”,絲毫不提蘇聯所作貢獻。
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項目主任季莫費耶夫說,在國際舞臺和輿論場,存在著“歷史記憶之戰”。
共同的反法西斯戰爭記憶是中俄關系的重要基礎。中俄均堅決反對任何否認、歪曲、篡改二戰歷史的圖謀和行徑。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個別西方國家將疫情“政治化”、病毒“標簽化”,挑起疫情“敘事”之爭。針對這些抹黑攻擊,包括俄羅斯在內的許多國家仗義執言。普京表示,中國向遭受疫情的國家及時伸出援助之手,為國際社會樹立了良好典范。中國的行動是對個別國家挑釁和污名化中國的響亮回答。
俄羅斯歷史學會主席納雷什金在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的俄中電視橋節目中表示,莫斯科與北京反對利用新冠疫情搞政治算計。唯有信任與互助才能戰勝新冠疫情,維護全球穩定,“就像當年戰勝法西斯一樣”。
多邊主義的力量
今年也是聯合國成立75周年。聯合國及其堅持的多邊主義,是二戰勝利帶給人類的寶貴財富。75年來,聯合國為人類和平進步發展事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維護聯合國地位、維護多邊主義,不僅是維護二戰成果的應有之義,也是全球抗疫的現實需求。
疫情暴發以來,聯合國及下屬機構切實履責:世界衛生組織發揮抗疫協調指導作用,聯合國多個機構啟動人道主義協同應對計劃,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要求各國公平獲取新冠疫苗……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說,新冠疫情提醒人們,二戰后形成的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國際秩序不可替代。《聯合國憲章》原則仍然是國家間交流的不可動搖的基礎。
疫情之下,個別國家尋求脫鉤孤立,伺機加劇單邊主義傾向。然而,從世界衛生大會視頻會議到全球疫苗峰會,從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到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全球合作抗疫中,多邊主義的聲音是主旋律,多邊主義的力量是主力軍。
作為世界和平與穩定的支柱力量,中俄高舉多邊主義旗幟,展現大國擔當,加強多邊合作,在二十國集團、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等多邊框架下強調發揮聯合國系統的領導和協調作用,為筑牢多邊主義大廈繼續貢獻著中俄力量。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人類依靠團結合作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偉大勝利,也必將依靠團結合作迎來攜手抗擊疫情的偉大勝利。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疫情 二戰 團結合作 全球 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