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北京:2022年底前建設18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近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聯合印發《加強首都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以下簡稱《計劃》)?!队媱潯诽岢觯?021年底全市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發熱、呼吸、腸道門診設置均應符合醫院感染管理相關要求,具備為發熱病人及時開展傳染病篩查的能力。
2022年底前建設18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在健全公共衛生監測預警體系方面,《計劃》提出,到2022年底前,要構建多層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體系。在口岸、機場、火車站、長途客車站、學校等場所建設完善監測哨點。構建覆蓋全市傳染病??漆t院,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發熱、呼吸、腸道門診以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熱篩查哨點的傳染病動態監測系統,整合各類醫藥服務信息,實現病例和癥狀監測信息實時匯集,開展系統化分析并具備預警功能。
此外,要求要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熱哨點門診建設。2022年底前,建設18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熱篩查哨點。按照有關要求,規范發熱篩查哨點的改造建設、人員培訓和運行管理,有效提升基層醫療機構傳染病預警報告能力,加強發熱患者的源頭管理,降低傳播風險。
規劃建設佑安醫院新院作為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
《計劃》提出,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提升重大疫情救治能力。規劃建設佑安醫院新院,作為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在強化傳染病??铺厣A上,加強綜合救治以及多專業協調能力。完善“3+2”傳染病醫院布局,充分發揮地壇醫院在呼吸系統傳染病救治、佑安醫院在消化系統傳染病救治、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在傳染病綜合救治方面的優勢;將中日友好醫院作為外籍患者救治的備用定點醫院;將小湯山醫院作為戰備救治基地,日常作為臨床培訓基地、康復基地及體檢篩查基地。
加強應急醫療救治能力儲備
制定大型公共建筑轉換為應急設施預案,以及臨時可征用的公共建筑儲備清單。公共建筑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依法可臨時征用為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方艙醫院等場所。新建的體育場館、劇院等大型公共建筑,要兼顧應急救治和隔離需求,預留轉換接口。到2022年,各區有1到2處公共建筑可在應急狀態時轉為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方艙醫院或后備救濟救災場所。部分人防設施可作為戰備防控物資儲備庫。
開展醫療機構發熱、呼吸、腸道門診等標準化建設
《計劃》明確,對市屬醫院發熱門診進行改擴建或新建,建設集接診、化驗、影像、觀察等功能于一體的發熱門診,配備符合規范標準的檢驗、影像、急救、核酸檢測設備。2020年11月底前完成安貞醫院、宣武醫院等6家醫院6個院區改造以及友誼醫院、朝陽醫院等9家醫院11個院區建設。壓實屬地政府及醫院主體責任,到2021年底全市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發熱、呼吸、腸道門診設置均應符合醫院感染管理相關要求,具備為發熱病人及時開展傳染病篩查的能力。2022年底前其他類型二、三級醫院全部完成發熱、呼吸、腸道門診規范化建設,驗收合格并投入使用。
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醫療保障制度
《計劃》指出,要針對緊急情況下發生的醫療費用,探索建立與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支付制度相適應的財政補助機制。優化重大疫情醫療救治的醫保支付機制,在緊急情況下,將相關救治藥品和醫療服務項目臨時納入醫保報銷范圍。探索建立特殊群體、特定疾病醫藥費豁免制度,有針對性免除醫保支付目錄、支付限額、用藥量等限制性條款,減輕困難群體就醫就診后顧之憂。充分發揮商業健康保險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醫療保障作用。
必要醫用物資儲備量 滿足30天以上需求
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方面,《計劃》提到,建立京津冀區域應急物資生產聯保機制。加強區域協同,在京津冀區域內布局建設公共衛生應急物資的研發、生產、物流全鏈條產業集群。建立應急物資儲備制度。到2020年底,市、區、醫療機構三級醫用口罩、防護服、檢測試劑等必要醫用物資儲備量滿足30天以上需求。到2022年底,各類物資儲備能滿足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1至3個月的需求。
編輯:劉暢
關鍵詞:醫院 建設 發熱 救治 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