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論今日要論
一部鐫刻和保護人民權利的寶典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5月29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民法典,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保護人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編纂民法典,是增進人民福祉、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健全和充實民事權利種類,形成更加完備的民事權利體系,完善權利保護和救濟規則,形成規范有效的權利保護機制,有利于更好地維護人民權益,不斷增加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作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典與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既是人民權利的宣言書,更為維護人民權益織密防護網。民法典緊緊圍繞著人的權利而編纂,大到財產權、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的規定和保護,小到人體基因和人體胚胎醫學科研、個人隱私、離婚冷靜期、高空拋物、高鐵霸座等社會關切的問題,作出明確具體的法制回應。這充分體現了“民有所呼、法有所應”的精神,充分體現了一個重要立法原則,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保護民事權利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回應人民的法治需求,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充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民法典成為新時代保護人民民事權利的好法典。
民法典全面聚焦回應新時代人民群眾法治需求和經濟社會熱點難點問題。比如,在互聯網、大數據的背景下,對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對保護網絡虛擬財產作出規定,細化網絡侵權責任;針對生態文明建設中出現的新問題,明確生態環境損害的修復和賠償規則;針對疫情期間家長隔離在外、孩子在家無人照料等緊急情況,進一步完善監護制度,為孩子們提供更多保障;針對見義勇為者“流血又流淚”的問題,通過法律形式為見義勇為者“撐腰”,等等。全面加強了對公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的保護,形成更加規范有效的權利保護機制,充分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立法為民的理念。
民法典將人格權獨立成編,是本次民法典編纂亮點之一。民法典單獨設立人格權編,闡明了人格權的內容,對生命權、健康權、名譽權、隱私權等民事主體享有的各項具體人格權進行規范。民法典規定自然人的人格尊嚴和人身自由受法律保護,將其作為民事主體的基本權利,有利于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一個人在一生中不一定會與刑法打交道,但總要參與各種民事交往活動。民法典進一步完善了我國民商事領域各項基本法律制度和行為規則,為百姓民商事活動提供了明確的基本遵循,是百姓安居樂業的法律遵循。有了這一遵循規范社會生活,每個人的尊嚴就能得到尊重,權利就能得到保護,生活就會更加幸福。這部鐫刻和保護人民權利的法典,將深刻影響全中國14億人的生活。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黨政機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全黨要切實推動民法典實施,以更好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更好保障人民權益。”隨著民法典的頒布實施,人民群眾在物權、合同、人格、婚姻家庭、繼承等各個方面都將得到全方位的保護,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幸福生活也將得到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民法典 權利 民權 人民 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