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5月28日電(記者 王慧文 實習記者 李煜)“北京有一個很奇特的現象,三甲醫院人滿為患,被很多人稱為‘國家級縣醫院’,原因是很多就診者是慢性病患者?!?5月22日,全國政協委員、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主任顧建文做客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2020年全國兩會特別節目《委員會客廳》時呼吁,落實分級診療制度,要“強基層”,實現慢性病、常見病、多發病等首診在基層。
同時做客的嘉賓還有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衛健委前方工作組防控組專家、北京市豐臺區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吳浩,北京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郭立新。三位委員專家話題聚焦主題:加強慢病防控,建設健康中國。
普及健康知識很重要,但誰來普及更重要!
不止是慢性病,很多人得了感冒、發燒也會選擇去大醫院排隊掛號看病。為什么放著家門口的社區醫院不去而舍近求遠呢?顧建文一句話道破了原因:還是對社區醫院醫療水平不信任。
“建立信任,是打破社區醫院困局的第一關。但基層醫療機構普遍存在藥品種類不足、醫療設施設備有限的問題。部分患者在社區醫院拿不到治療用藥,仍免不了去大醫院掛號取藥?!?顧建文坦言。
吳浩同樣持此觀點。他表示,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一般來說大醫院有的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病治療藥物,在社區醫院都有。但是全國其他地方呢?比如農村地區,恐怕很難。“郭立新教授是內分泌權威專家,我好不容易托人請郭教授開了個處方,到社區醫院開藥卻沒法提供,我會相信你社區醫院嗎?所以要想搞好慢病防控,你得知道短板在哪兒?哪兒缺補哪兒!”
“培養信任是開展社區疾病防治的第一步,這就需要基層醫療機構與居民建立長期的親密關系?!惫⑿卤硎?,醫生的話最好使,有些糖尿病患者因固有觀念堅持不吃藥,家人朋友講道理、做動員不好使,但是聽了醫生的話,服用了最普通的控糖藥物,很快血糖就得到了控制?!吧鐓^醫生贏得了居民的信賴,他們來做宣教,可以有效轉變居民健康觀念?!?/p>
基層全科醫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門人”,在強化基層醫療機構診療能力方面,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很重要。 吳浩介紹,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社區全科醫生多以“5+3”畢業的碩士醫學生為主,他們應該能達到三甲醫院主治醫的水平。不過,我國不同地區之間醫療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如果社區全科醫生與醫院專科醫生能實現合理分工,對相關慢病進行更專業、系統的學習,實行分級診療,那么對于常見病、慢性病患者來說,“首診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社區”是最好的選擇。
慢病用藥要找到一個平衡點
糖尿病患者需要長期用藥治療,如何選擇高效、優質、安全的藥物,成為很多患者關心的問題。“首先要遵循《國家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根據患者病理類型和臨床表現選擇用藥。” 在郭立新看來,選擇什么藥,血糖安全達標是一個重要標準。比如用藥要既能降低血糖,又能防止發生低血糖風險,同時能減少心腦血管并發癥的發生以及腎臟病變等。這些藥物除了有良好的控糖效果,對患者生存及預后有改善作用。
“糖尿病的醫療費用占比已經超過我國醫療總費用的10%,這個非常可怕?!惫⑿陆榻B,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藥,要考慮患者的經濟負擔,選擇用藥需要兼顧安全性、療效和易得性。他建議,社區醫生和各級醫生要充分掌握糖尿病診療的相關知識,深入了解藥物的適應癥和禁忌癥。
將慢病治療藥物納入醫??梢杂行Ы档突颊哚t療負擔,但是有的藥物價格在醫保談判時,被要求大幅降低藥價,導致企業利潤過低,從而影響企業研發創新。對此,郭立新表示,藥品定價一定要找到一個平衡點,給企業合理的利潤,維持正常運轉,激勵研發團隊創新,而這個利潤又不至于導致藥價虛高和國家醫保費用過高。
“關口前移,加強疾病預防是醫??刭M的核心?!鳖櫧ㄎ慕ㄗh,國家應該加大對醫療衛生的投入,特別是要增加對慢病預防和健康教育的投入,增加對慢病防治藥物的醫保報銷額度,防止小病拖成大病、重病甚至不治,從而有利于節省醫保費用和醫療資源。
疫情之下,慢病患者用藥可在線保障
疫情比較嚴重時候,武漢有40多萬重癥慢病患者藥物保障出現困難。曾在武漢抗疫一線戰斗的吳浩介紹,到達武漢不久,他就積極和當地醫保部門協商,建議首先采取線上訂購藥品的辦法解決患者購藥難問題。社區全科醫生或者醫院??漆t生開具處方后,不出具任何醫療機構的名稱和任何醫生的姓名,只是形成一個二維碼,拿著這個二維碼可以到藥店買藥,也可以在網上購藥。其次就是指導社區家庭醫生與患者進行配對,把醫保、家庭醫生、藥店、??漆t生進行聯通,形成互聯網智慧醫療模式,同時改革支付系統,使居民得到更好的慢病醫療保障。
顧建文也表示,通過遠程診療和大數據,可以實現對慢病的管理。此前互聯網醫療的資質審批、收費和醫保報銷政策落地比較困難,這次因為疫情,有些政策比如醫保報銷政策放開了,這對滿足慢病患者的正常診療需求發揮了重要作用。另外,網上藥店的推廣,通過第三方遠程診療中心獲得相關數據,對于保障患者用藥起到了一定作用。
顧建文建議,亟待完善高效的互聯網醫療和遠程診療模式。在社區健康管理中,應該加強信息化手段整合,建立服務收費體系,通過數據共享,實現遠程慢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