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5月27日電(記者 張春莉)“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要求,拓展公益訴訟案件范圍。為更好地完善和推動公益訴訟制度,建議盡快制定《公益訴訟法》。”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鞏富文表示。
他認為,制定《公益訴訟法》有如下理由:
首先,制定《公益訴訟法》具備了豐富的實踐基礎。2015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授權在13個省區市開展為期兩年的公益訴訟試點;2017年6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新修改的《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正式建立了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
其次,制定《公益訴訟法》具備良好的立法基礎。公益訴訟法律條文散見于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環境保護法等,導致實踐中“法出多門”,呈現碎片化、不系統、不全面、不充分,在訴訟主體、案件范圍、審理程序等方面不盡相同,急需對上述立法進行整合,制定統一的《公益訴訟法》。
第三,制定《公益訴訟法》具有迫切的司法需求。在區域管轄、訴前程序、調查取證、證據規則、結案方式等方面都需要作出特別規定,而現有法律不能提供充分程序保障,使公益得不到充分保護,公益訴訟的效果有限。
第四,《公益訴訟法》需要重點規定以下幾個問題:明確公益訴訟的立法目的、起訴受理、調查取證、審理裁判、執行及監督,統一其法律適用和制度體系;擴大公益訴訟案件范圍,不限于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英雄烈士保護領域五個方面,民事、行政和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范圍應趨于統一;擴大民事公益訴訟起訴主體范圍,對現有《民事訴訟法》第55條規定的“有關組織”進一步明確,凡在省級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登記成立的社團組織均可賦予其起訴權,以便讓人民檢察院從訴訟參與的主體轉變為支持訴訟、監督訴訟的主體;公益訴訟的上訴、抗訴機制與普通案件既區別也統一,人民檢察院可依職權或民事公益訴訟起訴人的申請提出抗訴,既賦予當事人上訴救濟權,也統一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權;規范民事、行政公益訴訟的審級與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審級。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案件堅持由中級人民法院受理;基層人民檢察院提起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應報上級人民檢察院審批并取得支持
編輯: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