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即將開通的京雄城際:看似平淡無奇,實則深藏不露
即將開通的京雄城際 看似平淡無奇,實則深藏不露
106 公里
京雄城際鐵路起于北京西站,經北京大興區、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河北省霸州市,終至雄安新區雄縣,正線全長106公里,全線設6座車站,設計時速350公里。
從工程示意圖上看,這是一條不太起眼的鐵路:全長僅公里,位于地勢平坦的華北平原,沒有復雜的地質環境,也很少穿越繁華的城市街區,與全國在建的眾多鐵路項目相比,顯得平淡無奇。
自2018年開工以來,在這條高鐵建設沿線,人們似乎沒看到人頭攢動的工作場景,也沒有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和四處彌漫的灰塵,顯得異乎尋常地沉靜。
近日,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鐵設)發布消息,京雄城際鐵路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雄安段預計5月底全線無砟軌道鋪設完成,9月下旬開展全線聯調聯試,年底具備開通條件。
“從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那天起,這項工程就受到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原中國鐵路總公司,以下簡稱國鐵集團)黨組領導的高度重視。”在京雄城際鐵路指揮部擔任指揮長的楊斌說,站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千年大計的高度, 國鐵集團提出把京雄城際鐵路打造成為新時代中國高鐵建設的標桿和典范。
承載千年大計運輸任務
這是被譽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雄安新區首個開工建設的重大交通設施工程。
京雄城際鐵路起于北京西站,經北京大興區、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河北省霸州市,終至雄安新區雄縣,正線全長106公里,全線設6座車站,設計時速350公里。從線路走向看,京雄城際鐵路是連接雄安新區和北京的快速通道。
這樣的規劃,透露著京雄城際鐵路的獨特:是承載千年大計運輸任務、支撐引領國家戰略的重要干線。
面對這個看似普通卻意義非凡的鐵路項目,是使用常規設計手段和既有技術標準,輕車熟路建成一條和其他項目別無二致的普通高鐵,還是以開創性、突破性思維和更高標準,打造一個示范引領性的時代工程?楊斌說,新時代鐵路人果斷選擇了后者。
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堅持以質量為核心的“精品、智能、綠色、人文”工程建設理念,建設者們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智能京雄。
像搭積木一樣建高鐵
位于固安的京雄城際鐵路5標段,是一座長988米的高鐵橋梁。
2019年7月8日,附近的居民發現,一夜間一座橋居然就立起來了。“這項技術完全顛覆了傳統的建橋方式,技術優勢十分明顯。”中國中鐵上海工程局有限公司京雄項目總工程師侯宇飛還原了現場施工場景。
一臺大吊車將墩帽穩穩吊起,4名工人在左右兩邊用繩子牽引墩帽緩緩落向墩柱,兩名技術人員手持儀器監控對位精度,調整墩帽位置。從墩帽起吊到拼裝完成,全程只用了十幾分鐘。隨后,指揮長一聲令下,重達900噸的箱梁緩緩落位,中國高鐵首段裝配式一體化橋梁主體工程在京雄城際鐵路基本完工。
這是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技術革新,在中國鐵路建設史上寫下嶄新的一頁。
“既然是引領未來高鐵建設的標桿,橋梁建設就要貫徹裝配式一體化施工新理念。”楊斌說,國鐵集團確立了《智能京雄關鍵技術研究》等科研課題,其中一項關鍵研究內容就是高鐵橋梁裝配式一體化關鍵技術研究。
“后方‘造積木’,前方‘搭積木’。提前把高鐵橋梁工程的管樁、墩身、墩帽等‘零件’進行標準化設計,分段工廠標準化制造,在施工現場進行組裝。”中國鐵設京雄城際鐵路橋梁專業主管總工程師劉凱認為,這是首次將裝配式一體化技術應用到鐵路工程上,并且確定了安全高效的連接方式,實現了中國高鐵建設橋梁裝配式一體化技術從“0”到“1”的突破。
從2018年4月科研項目啟動至今,隨著京雄城際鐵路裝配式一體化工程基本完工,高鐵橋梁裝配式一體化關鍵技術的優勢逐漸顯現,并得到參建各方的高度認可。
建數字現實孿生鐵路
京雄城際鐵路實際有兩條,一條數字一條現實,是一對孿生鐵路。“按照國鐵集團提出的京雄城際鐵路全面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工程化實施要求,項目以全壽命周期管理為目標,在全國鐵路建設中首條全線、全專業、全過程采用BIM技術實現虛擬建造。”楊斌說。
“從可研、初設階段開始,設計人員利用衛星影像、航空攝影以及無人機數據,建立LOD200級(BIM模型精度等級,共分LOD100—500五種)模型,為方案可視化比選、大臨工程與施工便道的可視化選址等提供三維基礎場景。”中國鐵設京雄城際鐵路總體設計師肖銳說。
長達106公里的高鐵,橋梁、路基、隧道、四電(通信工程、信號工程、電力工程和電氣化工程)所有不同類形的工程,全部形成數據,變成三維透視影像,然后虛擬再變現實。
京雄城際鐵路在全國鐵路建設中首批啟用鐵路工程管理平臺V1.0,根據國鐵集團工管中心信息化平臺10+11+N模式要求,京雄城際鐵路共上線30個模塊,涵基礎模塊10個,業務模塊9個,其他拓展模塊多個。“其中大體積混凝土溫控、現澆支架安全監測、冬施溫度監測、四電接口檢查4個模塊為本線工程新增特有模塊。”楊斌說。
信息化手段大大提高了工程管理質量和效率,僅北京西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四電”聯調聯試,就把用傳統方法3個月完成的工作減至5天。
2019年9月,京雄城際鐵路北京西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段“四電”工程聯調聯試,項目首創“智能網優”技術,第一次把鐵路聯調聯試從線下搬到線上。“之前測試一條新線的通信信號,需要加裝各種設備的軌道車,全線來回測試3個月。”中國鐵建電氣化局京雄城際四電項目總工程師張望說,這一新技術通過“看”無形電波,讓高鐵通信調試縮短至5天。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至雄安段正加緊建設,目前鐵路BIM模型已融入雄安新區CIM(城市智慧模型)平臺,為雄安數字孿生城市數據共商、共建、共享打下良好的基礎。
“京雄城際鐵路強化科技創新為支撐,全面統籌科研課題立項工作,承擔并參研了《京雄鐵路基于BIM技術的設計關鍵技術研究》《京張京雄高鐵智能建造技術深化研究》等國鐵集團多項重大課題,梳理出70余項創新技術,力爭將京雄城際鐵路打造成為中國高鐵技術成果應用集成平臺,推動高鐵技術新一輪創新。”楊斌說。
編輯:曾珂
關鍵詞:京雄城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