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修改制定適應新形勢的黃土高原地區綜合治理規劃,從國家級層面上設立生態建設指導委員會,統管水資源開發、植樹造林、防沙治沙、自然保護區的建立等重大工程和項目,推動綜合治理。”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住甘全國政協委員、甘肅副省長、民盟甘肅省委會主委張世珍針對黃土高原生態綜合治理向大會提交提案。他認為,加快該區域生態綜合治理是根治黃河水患災害的根本途徑,也是保障我國北方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黃土高原占黃河流域面積的82.9%,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之一。張世珍認為,由于自然生態系統的脆弱性和長期強烈的人類活動干擾,目前黃土高原地區仍面臨著生態十分脆弱、經濟社會發展基礎薄弱、生態綜合治理缺乏統籌協調、資金投入不足等生態治理難題。
張世珍指出,從經濟效益與民生、管理體系和治理途徑與技術上制訂三者相互協調、聯系緊密的戰略措施,是黃土高原生態治理的基本策略。他建議,應加快南水北調西線工程進程,加大黃河上中游水量,從根本上解決黃土高原的資源性缺水問題;提高黃土高原水資源利用的效益,推廣膜下滴灌、壟膜溝灌、壟作溝灌等高效農田節水技術;在開發水資源的同時,堅持上中下游統籌,興利與除害兼顧,實行地表水、地下水資源統一管理和調度。
他還建議加大生態建設扶貧力度,引導部分農牧民向生態工人轉變,為生態保護區的農牧民提供就業機會,提高農牧民收入水平。同時,完善黃土高原生態治理制度,加大一般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為生態治理和生態補償提供支撐。
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