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xié)網北京5月26日電(記者 王菡娟)普氏原羚,是生活在青海的一種瀕危野生動物,“這個名字總讓人誤以為是外來物種,其實它還有一個名字叫‘中華對角羚’。”全國政協(xié)委員張周平介紹。
“根據物種命名規(guī)則,我國西部地區(qū)的許多動物物種均以發(fā)現(xiàn)者——沙俄時代職業(yè)情報軍官普熱瓦爾斯基的姓氏命名,‘普氏野馬’‘普氏原羚’等動物名稱多達幾十種。”張周平發(fā)現(xiàn),在大量科技文獻和新聞報道中,“普氏”這一名稱比比皆是。
普熱瓦爾斯基曾于十九世紀七十年代起四次進入中國開展殖民主義探險活動,大量射殺珍稀野生動物、大肆屠殺中國人,積極為沙皇俄國瓜分中國出謀劃策。“不只是‘普氏’系列,中國有記錄的鳥類達1400種以上,這些鳥類幾乎全是‘洋名’,中國人自己首先發(fā)現(xiàn)和命名的僅有3種。‘洋名泛濫’讓人誤以為國外引進物種而非中國本土特有。”張周平說。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fā)展迅速,但是在發(fā)展經濟的同時,我們同時要注重加強對本土物種的保護和傳承。這其中,生物物種的傳承和保護重要性日益凸顯。應大力宣傳和推廣本土物種名稱,堅守文化定力,提升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強,弘揚民族精神。”張周平表示。為此,他建議,對我國境內野生物種進行摸底,并在物種命名和稱呼使用上要做到科學嚴謹,避免和杜絕使用“洋名”來稱呼和命名本土物種;尤其應清理和糾正殖民主義色彩濃厚的物種名稱。
編輯:位林惠